历史百科网

蟅虫


药材名称:(蟅)虫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地鳖(《本经》),土鳖(《别录》),簸箕虫(《本草衍义》),山螂(《本草求原》),地乌龟(《分类草药性》),中华地鳖、土鳖、土元(通称),蚂蚁虫(江苏),地团鱼(湖北)。

基源:为鳖蠊科地鳖属中华真地鳖,姬蠊科后片蠊属东方后片蠊的雌性成虫全体。

原动物: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及东方后片蠊Opisthoplatia orientalis(Burmeister)。冀地鳖Polyphaga plancyi Bdiver

形态: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雌虫长约3cm,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光泽。头小,向腹面弯曲。口器咀嚼式,大颚坚硬。复眼发达,肾脏形;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前胸扩大如盾状,前狭后阔,盖于头上。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前翅革质,后腿膜质,不用时褶成扇状。足3对,发育相等,具细毛,生刺颇多,基部扩大,盖及胸腹面及腹基部分,跗节5,具2爪。腹部第1腹节极短,其腹板不发达,第8、9两腹节之背板缩短,尾须1对。雄虫第9腹板有腹刺1对;雌虫第8、9两腹板缩藏于第7腹板的里面。生殖器不突出。(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84页)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阴暗潮湿、腐殖质丰富的松土中及枯枝落叶下、石下、住室厨房、粮仓、灶脚、作坊墙边及柴草堆下。分布几遍全我国。

东方后片镰又名金边土鳖(福建、湖南),赤边水(贵州)。雌雄虫形态相似。雌虫长2.7~3.3cm;雄虫长2.2~2.4cm。体黑褐色。头部位于前胸下。眼不发达,眼间区宽。前胸背板呈三角形,两侧后脚近于垂直。前侧缘有淡黄颜色镶边。前后翅均退化为翅基,末端尖削。足粗短,腿节下缘有巨刺。腹节腹板雌虫仅见7节,雄虫可见8节。尾须粗短。(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84页)

生药

采集:5~8月间捕捉。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土鳖电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湖北;金边土鳖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冀地鳖产于北京。

鉴别:土鳖虫为昆虫地鳖的干燥雌虫。呈卵圆形而扁平,长2~3cm,宽1~2cm。头部一端较窄;尾部较宽,背面紫黑色,呈甲壳状,为9个横节覆瓦状排列而成。腹面深棕色,有光泽,可见小形的头部,棕黑色;触角,对,多已脱落。胸部足3对,弯曲,腹部隆起,有弯曲的节,尾节较宽而略尖。质松脆,易破碎。气腥臭,味微咸。

以完整、油润光泽、无泥者为佳。

金边土鳖为昆虫赤边水的干燥雌虫。呈长卵形而扁,长3~3.5cm,宽1.5~2cm,背面黑棕色,有光泽,呈甲壳状,有10个横节,第1节较宽,边缘有黄颜色狭边,以下9节边缘,为红棕色,每节均有锯齿,第2、3节的两侧各有1对特异的翅状物。腹面红棕色,有光泽。

冀地鳖为昆虫冀地鳖的干燥雌虫。长2.2~3.7cm,宽1.4~2.5cm,背面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加工炮制:炒土鳖虫 取净土鳖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理

土鳖虫总生物碱5~20mg/kg iv,对兔心呈明显负性作用,使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左室压力较大速率均降低[1],并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2]。土鳖虫水提液1.08g/kg ig,有延长大鼠出血时间和复钙时间[3,4]。土鳖虫水煎液2.4g/kgig,连续60d,可升高鹌鹑 HDL/TC值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5]。土鳖虫1.34~5.35g/kg ig连续10d,可使大鼠血球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降低[6]。

参考文献

[1]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9;3(3):84。[2] 中草药 1989;20(6):20。[3]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7(2):32。[4]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5;11(1):33。[5] 我国中药杂志 1991;16(5):299 。[6] 中草药 1994;25(1):28。

药性

性味:咸,寒,有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有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咸、寒。有小毒。”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三经。”

功效:逐瘀,破积,通络,理伤。

主治:癥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 ②《药性论》:“治月水不通,破留血积聚。” ③《本草衍义》:“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 ④《纲目》:“治重舌,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 ⑤《本草通玄》:“破一切血积,跌打重伤,接骨。” ⑥《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消肿,吹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皂荚、菖蒲。” ②《药性论》:“畏屋游。” ③《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宜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桃仁、大黄、熟地、水蛭,治内有干血、腹胀腹痛,妇女经水不利。 ②配丹参、赤芍、香附,治闭经,痛经。 ③配柴胡、蜣螂、石韦、鳖甲,治疟母,久疟后脾脏肿大。 ④配乳香、三七、当归,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 ⑤配地龙、自然铜、乳香、没药,治外伤扭伤,筋断骨折。 ⑥配川乌、草乌、南星、红花、白芷,治急性、慢性腰腿痛。 ⑦配五灵脂、白芥子、防己、延胡索,治腿痛,足痛,四肢无力。 ⑧配紫草、刘寄奴、丹参、白鲜皮,治白癜风。 ⑨配莱菔子、槟榔、鸡内金、黄芪,治身热无汗,腹部胀满,小儿疳积。 ⑩配路路通、全瓜蒌、漏芦,治乳汁不通。

方选和验方: ①大黄虫丸(《金匮要略》)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大黄150g(蒸),黄芩28g,甘草42g,桃仁30g,杏仁30g,芍药56g,干地黄139g,干漆14g,虻虫30g,水蛭30g,蛴螬30g,虫15g,研末,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5丸,日3服。 ②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产妇腹痛,有干血着脐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9g,桃仁9g,虫9g(熬,去足)研末,炼蜜和为4丸。以酒200ml煎1丸,取160ml,顿服。 ③《圣惠方》:“治小儿腹痛夜啼:虫1份(微炒),赤芍药2份,芎2份,捣罗为末,每服以温酒调下2g,量儿大小加减。” ④《圣惠方》:“治重舌满口,不得语:虫7枚(微炒),盐56g,水300ml,同煎五七沸,含,勿咽,吐去,日3~5次。” ⑤《鲍氏小儿方》:“治重舌塞痛:地鳖虫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舌下肿处。” ⑥《袖珍方》:“治折伤,接骨:土鳖25g,(纸包砂锅内培干),自然铜75g(火煅,醋淬7次)共为末,每服7.5g,温酒调下。伤在上,食后服,伤在下,食前服。” ⑦《董炳集验方》:“治折伤,接骨:土鳖1个(阴干)用时研。另用乳香、没药、龙骨、自然铜(火煅,醋淬)各等量,并加麝香少许为末和,每服0.75g和土鳖末以酒调下。服药前须先整好骨。” ⑧《吉林中草药》:“治疯狗咬伤:虫7个(去足,炒)生大黄9g,桃仁7粒(去皮尖),白蜜9g,黄酒200ml,煎至150ml。” ⑨中医杂志 1962;(2):“治瘰疬:鲜地鳖虫,陈瓦花(瓦上煅存性)同捣烂,用膏药贴上。” ⑩《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闭经、痛经:虫6g,丹参15g,赤芍、香附各12g,桃仁、延胡索各9g。水煎服,每日1剂。还治黑色素瘤:虫、金银花各1000g,红枣、核桃仁各500g,制马钱子250g,冰片18g,猪胆汁750g。除猪胆汁外共研细末。将猪胆汁煮沸1小时,加入药粉,再加少量蜂蜜为丸,每丸重7g,每日早、晚各服1丸。” ⑾中医杂志 1965;(10):“治外伤性腰痛:虫3只,黄酒25ml。虫焙黄研末,黄酒送服,日1次。晚服。” ⑿《中医药物贴脐疗法》:“治 肌瘤:土鳖虫、乳香、没药、川乌各18g,天南星12g,蜈蚣12条,马钱子50粒。同研为细末,过筛,过100目,再以凡士林适量调和成膏,把药膏适量敷在脐孔及下腹部包块处,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敷2小时时取下药膏。每日敷1次。” ⒀《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疟母、癥瘕:虫(熬)、蜣螂(熟)、柴胡、芍药、丹皮各50g,蜂房(炙)40g,黄芩、乌扇(烧)、鼠妇(熬)、干姜、大黄、桂枝、石韦、川朴、瞿麦、紫葳、阿胶(炒)、桃仁各30g,葶苈(熬)、人参、半夏各10g,鳖甲(炙)、赤硝各120g。诸药研为细末,鳖甲先在酒中煮烂如胶,再如加药调和作丸如梧桐子。每次服7丸,温开水送下,食前空心服,日3服。” ⒁回生第一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土鳖虫300g,自然铜(煅)180g,乳香、血竭各120g,当归600g。上5味同研细末,每300g细末兑入麝香12g,朱砂24g再研匀。每服1g,日服2次,黄酒下。 ⒂接骨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虫、麻黄、地龙、没药、乳香、自然铜(醋煅)等份为细末。每服3~9g,日服2次,黄酒送服。外用白酒调敷伤处。 ⒃全身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跌打损伤疼痛:土鳖虫、红花、制乳香、桃仁、沉香、姜黄、自然铜、桂枝、肉桂、蓬莪术、骨碎补、醉仙桃、田三七、茜草根、当归尾各9g,乌药、三棱、血竭各12g,广木香15g,制川乌、制草乌各18g,八棱麻、枳壳各30g。同研为细末,每服3g,热甜酒送服,老年及体弱者适当减量服用。 ⒄江苏医药 1979;(4):“治脑震荡:地鳖虫、泽兰叶、川芎、姜半夏、归尾各9g,薄荷、柴胡、炙细辛、川连各4g,紫丹参15g。每日服1贴,水煎分2~3次服。” ⒅广西中医药 1981;(6):“治腰腿痛:土鳖虫、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红花各90g,大黄、栀子、姜黄各150g,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白芷各20g。同研末,用时根据患部大小取药末,白酒适量,共放入瓦锅内炒至出味,乘热敷熨伤处,外用布包之,日数次。要注意不要烫伤皮肤,1包药可用2日。” ⒆新中医 1984;(10):“治足跟痛,跟骨骨刺:虫40g,五灵脂、白芥子、制草乌、三棱各30g,威灵仙、楮实子、马鞭草、苏木、海带、皂角刺、蒲公英、延胡索,汉防己各60g,鲜葱100g,食醋100ml。先将中药加水2倍再沸5分钟。把葱连根洗净,放足盆内,再将食醋倒入与煎好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将患脚浸入盆内30~60分钟,每日浸2次,每剂药可用2天。” ⒇天津医药 1975;(1):“治肌肉注射后局部硬结:土鳖虫、红花各100g,桃仁50g,细辛40g,大黄500g。同研为末,加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再用纱布包扎,每日更换1次。肿胀面积大,痛剧者加少许冰片。” (21)中医杂志 1981;(6):“治白癜风:土鳖虫、琥珀、地龙、川芎各10g,紫草、刘寄奴、丹皮、威灵仙各25g,草河车、丹参、浮萍各5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为1疗程,有效者可服2~3个疗程。” (22)浙江中医杂志 1982;(1):“治扭伤、挫伤:地鳖虫、公丁香、川芎、制香附、制没药、桃仁、红花各180g,当归、肉桂、血竭、广木香各240g,制川乌、制草乌各300g。同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g,15岁以下小儿每服1~2g,日服2次。凡有内脏破裂出血,或伴有高热等急性内科疾病,以及孕妇忌用。高年气血两虚,或有慢性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者慎用。” (23)浙江中医杂志 1984;(10):“治狗咬伤:土鳖虫、桃仁各6g,生大黄9g,蜂蜜15g。水煎服,每日服1剂,服5~10天,重者服20天。” (24)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12):“治 挫伤:地鳖虫、荔枝核各12g,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橘叶、橘核、乌药各9g,赤芍、落得打各15g,红花、青皮、陈皮各6g,小茴香3g。水煎服,每日服1剂,并以剩下之药渣再加适量水加热煮沸,去渣,外洗患处。” (25)广西中医药 1985;(3):“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虫、炙蜈蚣、炙僵蚕、穿山甲各30g,白花蛇、地龙各150g。同研为末,分装为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可连服2~3料药。” (26)中医杂志 1991;(8):“治脾虚疳积,身热无汗,腹胀膨满,大便有时溏泄:虫、丹参、黄芪(蜜炙)、太子参、白术(炒焦)、茯苓、莱菔子、五谷虫、炒谷麦芽、赤芍各10g,木香、枳实、甘草各3g,槟榔、鸡内金(炙)各5g,红枣7枚,粳米30g。同於水中煎煮后,去渣分服,每日服1贴,至汗出为度。” (27)吉林中医药 1991;(3):“治外伤性膝关节骨膜炎:地鳖虫、黄柏、苍术、防己、生地、薏苡仁各20g,胆南星、牛膝、龙胆草、红花、羌活、威灵仙各15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服1贴。并用五灵脂、红花、山栀子、乳香、没药、大黄等份研末,用醋调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

单方应用:①《杨拱摘要方》:“治折伤接骨:土鳖焙存性为末,每服6~9g,或生土鳖擂汁酒服。” ②《本草衍义》:“治乳脉不行,通乳:土鳖1枚,擂水100ml,滤服。勿令服者知何药。”

医药家论述

①苏颂:“张仲景治杂病方及久病积结,有大黄虫丸,又有大鳖甲丸及妇人药并用,以其有破坚下血之功也。”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虫,治跌仆损伤,续筋骨有奇效。乃足厥阴经药也。夫血者,身中之真阴也,灌溉百骸,周流经络者也。血若凝滞,则经络不通,阴阳之用互乖,而寒热洗洗生焉。咸寒能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证。血和而营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月事时至而令妇人生子也。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③黄元御《长沙药解》:“虫善化瘀血,最补损伤。《金匮》鳖甲煎丸用之治病疟日久,结为癥瘕;大黄虫丸用之治虚劳腹痛,内有干血;下瘀血汤用之治产后腹痛,内有瘀血;土瓜根散用之治经水不利,少腹满痛,以其消癥而破瘀也。” ④黄宫绣《本草求真》:“虫,古人用此以治跌仆损伤,则多合自然铜,龙骨,血竭,乳香,没药,五铢钱,黄荆子,麻皮灰,狗头骨。治下腹痛,血痛,血闭则合桃仁,大黄。各随病症所因而用之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正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蟅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正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674.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