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胆木
名称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异名:山熊胆、熊胆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细叶黄棵木(广西防城),黄羊木(广东茂名)。
基源:为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乌檀的干燥枝条和树皮。乌檀属全世界约35种;我国连栽培的有2种,其中药用的有1种。
原植物: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又名药乌檀(《广西植物名录》)。
形态:乔木,高4~12m;小枝纤细而光滑。叶纸质,对生,椭圆形,稀倒卵形,长7~11cm,宽3.5~5cm,顶端渐尖而略钝,基部楔形;侧脉5~7对,纤细,向上斜伸、近边缘处连结,在叶片两面略凸起;叶柄长1~1.5cm,稍粗壮;托叶早落,倒卵形,长6~10mm,顶端钝圆。头状花序顶生,单生;总花梗长1~3cm,中部以下有早落的苞片。小坚果合成一球状体,成熟时黄褐色,直径9~15mm,表面粗糙。种子椭圆形,长1mm,腹面平坦,背面拱起,种皮黑色有光泽,并有微小窝孔。果期夏季。(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183页.图577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林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越南、柬埔寨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枝、树皮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性质从胆木的茎中分离得胆木生(Naucleficine)(1)、胆木定(Nauclefidine)(2)、Nauclefoline、胆木碱己(Nauclefiline)[2]、胆木碱庚(Nauclecoside)、胆木碱辛(Nauclecosidine)和喜果甙(Vincoside laclam)[3]。从其根皮中还分离出了胆木定醛(Naucleidinal)和胆木芬(Nauclefine)[4]、香荚兰酸(Vanillic acid)[1]。又报道从波罗洲产Nauclea officinalis分得多种吲哚型生物碱[5]。
参考文献[1] Planta Med 1984;50:459。[2] 药学学报 1985;20:902。[3] 药学学报 1989;24(1):32。[4] Phytochemistry 1975;14:2691。[5] J Nat Prod 1982;45:145。
药性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功效:清热消肿,利湿解毒。
主治: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胆囊炎,下肢溃疡,脚癣感染,疖肿脓疡,皮炎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中草药通讯1972;(5):“治钩端螺旋体病:胆木乙醇提取物制成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生药3g),每8小时肌注1次,每次2~3ml。有出血倾向者加紫珠草干品30g,水煎,分3次服。” ②中草药通讯1970;(4):“治疗多种炎症(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等),胆木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生药1g),每日肌注iml。或辅以其他对症治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玮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胆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玮;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