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胡葱


药材名称:胡葱

名称出处:《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概况

异名:香葱、细香葱(《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火葱的鳞茎。

原植物:火葱Allium ascalonicum L.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40cm。鳞茎聚生,矩圆状卵形,外皮红褐色、紫红色、黄红色至黄白色,膜质或薄革质,不破裂。叶为中空的圆筒状,向顶端渐尖深绿色,常略带白粉。栽培条件下不抽葶开花,用鳞茎分株繁殖。但在野生条件下是能开花结实的。

生境与分布:原产于亚洲西部。在我国南方广为栽培。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也有栽培。

生药

采集:3~5月采收鳞茎。

化学性质

鳞茎外层膜质鳞片中含槲皮醇(Quercetol)、绣线菊甙(Spiraeoside)、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总含量为20%,愈向鳞茎中心,黄酮类含量愈少(中心约为1%)。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08。

药性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辛。” ②《纲目》:“辛,温。”

功效:温中,下气。

主治:水肿,胀满,肿毒。 ①《蜀本草》:“疗肿毒。” ②《食疗本草》:“主消谷能食,利五脏不足气。” ③《开宝本草》:“温中消谷,下气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①《开宝本草》:“损目明。” ②《食疗本草》:“久服之,令人多忘,根发痼疾。又患胡臭,齿人不可食,转极甚。亦伤绝血脉气,多食损神,此是熏物耳。”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圣惠方》:“治身面浮肿,腹胀,小便不利,喘息稍急:胡葱10茎(切细),赤小豆30g,消石30g。水1000ml并葱同煮,令豆熟,候水干,于砂盆中入消石,研如膏。每日空腹,以暖酒调服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景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胡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景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38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