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土荆皮
名称出处:《药材资源汇编》
概况异名:土槿皮(中药通报),金钱松皮(《药材学》)。
基源:为松科金钱松属植物金钱松的根皮或近根树皮。金钱松属为我国特有属,仅1种。
原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a bilis(Nelson)Rehd.(Pseudolarix kaempferi(Lindl.)Gord.,又名金松、水树(浙江)。
历史:《纲目拾遗》卷六、木部引“汪连仕《采药书》:罗汉松一名金钱松,又名经松,其皮治一切血。杀虫瘴癣,合芦荟油调擦。”按其主治,可能为本种。
形态:落叶乔木。树皮粗糙,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状块片。大枝不规则轮生,小枝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矩状短枝,当年生枝无毛。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簇生,辐射平展,秋后呈金黄颜色,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扁平,柔软,长2~5.5cm,上面绿色,中脉不隆起,下面蓝绿色,沿隆起的中脉有两条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黄颜色,数个簇生于短枝顶端,有梗;雌球花紫红色,单生于短枝顶端,球果当年成熟;苞鳞大于珠鳞,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胚珠,直立,卵圆形,长6-7.5cm,有短柄;种鳞木质,卵状披针形,长2.5~3.5cm,熟后脱落;苞鳞短小;种翅稍厚,与种鳞几等长。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05页.图61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1500m地带。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也有栽培。
生药采集:夏季剥取树皮或根皮,晒干。药材产于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鉴别
性状:根皮呈不规则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大小不一,厚2~5mm;外表面灰黄颜色,粗糙,有皱纹及灰白色横向皮孔,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平坦,有细致的纵向纹理。质韧,折断面呈裂片状,可层层剥离。气微,味苦而涩。树皮呈板片状或条状,厚约至1cm;外表暗棕色,龟裂状,外皮甚厚;内表面较根皮为粗糙。以形大、黄褐色、有纤维质、无栓皮者为佳。
显微 粉末棕红色,气微,味涩。 ①石细胞灰绿色或绿棕色,呈类长方形、类方形、纺锤形及不规则分枝状,直径30~100μm,壁厚至34μm,有的三边厚一边较薄,层纹微波状,孔沟极为细密,胞腔内大多含黄棕色块状物。 ②筛胞较多,大多成束,直径16~40μm,侧壁有多数椭圆形筛域,排列成网状。 ③粘液质块及粘液细胞用斯氏液装置观察,粘液质块吸水膨胀,变成圆形或类圆形,久置之渐消失;用水合氯醛液装置,粘液细胞巨大,呈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100~300μm,长约至360μm。 ④树脂细胞纵向连接成管状,含红棕色树脂状物,有的包埋有草酸钙方晶。 ⑤草酸钙方晶直径7~20μm。此外可见木栓细胞、棕色块、淀粉粒等。(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87)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丝,干燥。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树皮含鞣质,多种有机酸,有上槿酸甲(1)、乙(2)、丙(3)、丙2(4)(Pseudolaric acid A,B,C,C2)是金钱松的抗真菌成分。其中土槿酸乙为主成分,并有抗生育活性[1]。又分得土槿酸甲甙及乙甙,前者是土槿酸甲的β-D葡萄糖酯甙[2,3]。
附 种子中含有多种三萜成分——金钱松三萜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Pseudolarolide.A,B,C,D,E,F,G,H)[4]。
参考文献[1] 我国药理学报 1982;3:188 。[2] 化学学报 1985;48(8):786,1982;40:447 。[3] Planta Med 1983;47:35 。[4] 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第4届)论文摘要集.上海,1990:28。
药理土槿皮酊,内含土槿皮酸(约0.8%)。此种酊剂或醇浸出物对下述几种常见致病真菌如奥杜盎氏小芽孢菌、铁锈色小芽孢菌、红色癣菌、玫瑰色癣菌、紫色癣菌、叠瓦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癣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以土槿皮酸的作用强,抗菌范围也广,对玫瑰色癣菌及絮状表皮癣菌等在0.1mg/ml浓度时即有杀菌作用;酚性中性成分抗菌作用较差。亦有报道水煎剂对致病性真菌生长也有抑制作用,而无直接杀死作用。但观察的时间只有30d,一般认为观察期要在5~7wk以上才可作出结论[1]。
40%土槿皮培养基经25℃温箱培养2h证明对石膏样癣菌有强的抑制影响。电镜检查使真菌结构变性,线粒体等细胞消失,并为电子薄区所替代,细胞膜明显皱缩,呈憩室样及折入胞浆内[2]。
参考文献[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9;7(3):178, 1960;8(1):18 。[2] 中华医学杂志 1983;63(1):14。
药性性味:辛,温。有毒。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疥癣瘙痒,湿疹,癞痢头,神经性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根皮浸醋或酒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复方土荆皮酊(《中草药学》)治各种癣症:土荆皮粗末16g,水杨酸6g,苯甲酸12g,乙醇(75%)100ml。浸泡数天,外搽患处。 ②中华皮肤科杂志 1965;(6):“治疗局限性皮炎:土荆皮30g,蛇床子30g,百部30g,五倍子24g,密陀僧18g,轻粉6g。共研细末备用。先以皂角煎水洗患处,再以元醋调药粉呈糊状,上盖一层油纸,以保持药物潮润,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③土荆酊(临床资料汇编1977:(1)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神经性皮炎:土荆皮200g,升汞2g,苯甲酸120g,甘油200g,水杨酸60g,乙醇(95%)适量。共制成1000ml。外涂患处。
单方应用:①《中草药学》:“治顽癣:土荆皮末60g,醋120ml,调和搽患处。” ②《 常用中草药》:“治癣:土荆皮泡酒搽患处。” ③中草药制剂资料选编 1971(北京医学院):“治癣及神经性皮炎:土荆皮粉200g,水350ml,乙醇适量,制成1000ml,外搽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苇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土荆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苇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