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梅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异名:盐梅(《尚书》),霜梅(《纲目》),白霜梅(《本草便读》)。
基源:为蔷薇科杏属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盐渍而成。
原植物:梅Armeniaca mume Sieb.(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
余项参见“乌梅”条。
药性性味:酸、涩、咸,平。 ①《日华子本草》:“暖。” ②《纲目》:“酸、咸,平。” ③《本草从新》:“酸、涩、咸,平。”
功效:祛痰,散结,解毒,生津,止泻,止血。
主治:喉痹,痰厥,瘰疬,梅核膈气,烦渴,泻痢,痈疮肿毒,外伤出血,下血血崩。 ①《本草拾遗》:“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②《日华子本草》:“治刀箭(伤),止血,研敷之。” ③《图经本草》:“除痰。” ④《本草蒙筌》:“捣烂成膏,敷攻恶毒,治妇人乳痈,拔肉中箭簇;中风紧闭牙关,急宜将肉摩擦。” ⑤《纲目》:“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 ⑥《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散结破瘀,活血通络,涩肠止泻。” ⑦《中药大辞典》:“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噙咽津液或入丸剂。外用:擦牙、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 ①《本草从新》:“多食损齿伤筋。” ②《本草害利》:“虽能生津泄肝,然酸味敛束,违其所喜也,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轻粉,治痈疽。 ②配生矾,治喉痹乳蛾。 ③配皂角,治发背。 ④配枯矾、穿山甲,治鼻孔烂,喉生疮。
方选和验方: ①水梅丸(《纲目》)治喉痹乳蛾:白梅20枚(盐360g,淹5日,取梅汁入明矾90g),桔梗、白芷、防风各60g,猪牙皂角30条。为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1枚,噙咽津液。凡中风痰厥,牙关不开,用此擦之尤佳。 ②《保定民间简易良方》:“治喉内生疮,鼻孔亦烂:盐白梅1个(烧灰存性),枯矾3g,穿山甲3g。共为细末,吹入喉内。”
单方应用:①《如宜方》:“治霍乱吐利:盐梅煎汤,细细饮之。” ②《龚氏经验方》:“治梅核膈气: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30g,腌1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3个,夹2梅,麻线缚定,通装磁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1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易简方》:“治已溃未溃痈疽:盐白梅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周。” ④《圣济总录》:“治喉痹乳蛾:白梅包生矾末作丸含咽,或纳吞之。”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白梅,治中风惊痛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乌梅白梅,所主之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方中用者,则取虫得酸即止之理,稍有不同耳。” ②黄宫绣《本草求真》:“白梅由于盐咸则能软坚。若牙关紧闭,死肉黑痣,白梅用之更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奇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奇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