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麦角


药材名称:麦角

名称出处:《我国的真菌》

概况

异名:黑麦乌米(《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麦角菌(《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麦角科麦角属真菌麦角菌的菌核。

原植物: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Fr.)Tul.另有一种也可作麦角入药:拂子麦角C.microcephala(Wall.)Tul.,又名小麦角(《新华本草纲要》)

历史:麦角一名由日本传入,见于松村三所撰《植物名汇》(1884年);日本《药局方》沿用此名。

形态:菌核圆柱形,角状,稍弯曲,一般长1~2cm,直径3~4mm,生于禾本科植物的子房上,最初柔软,有粘性,成熟后即变硬,质脆,表面呈紫黑色或紫棕色,内部近白色;子座20~30个,从一菌核内生出,下有一很细的柄,大多变曲,白色至褐色,顶端头部近球形,直径1~2mm,红褐色。子囊壳全部埋生于子座内,仅孔口稍突出,烧瓶状,200~250×150~175μm;子囊及侧丝均产生在子囊壳内,子囊很长,呈圆柱状.100~125×4μm;每个子囊内含有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丝状,单细胞,透明无色,50~70×0.6~0.7μm。(图见《我国药用真菌》.21页.图7)

生境与分布:寄生于禾本科草类的子房上;其寄主多生长在草原、田野、路旁、荒地及山林间;现多以人工繁殖,在寄主植物上接种或深层培养。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新疆、四川、贵州等地。

拂子茅麦角与麦角极为相似,主要区别特征为菌核产生的子座具有较小的头部,其直径不到0.8mm。寄生于多种禾本科植物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生药

采集:夏、秋季麦熟时采收,阴干。药材主产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

鉴别

性状:麦角纺锤形,稍弯曲,两端渐尖,长1~4cm,直径2~7mm,具有钝棱及不规则的纵槽各3条;表面灰紫色或黑紫色,有细纵纹,偶见细小横裂纹。质脆,折断面平坦,边缘暗紫色,内部白色或浅红色,中央有时可见星状纹理。气特异,味微辛。

显微 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外层为数列排列紧密的深紫色菌丝细胞,细胞壁及含有物遇酸显血红色,遇碱显青紫色(麦角红素反应);内面全为无色圆形菌丝细胞,直径3~13μm,壁厚,具较强折光性。本品细胞壁呈甲壳质反应。(图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9页.图8)

贮藏:宜保持完整,彻底干燥后,密封,在干燥凉暗处保存。

化学性质

麦角菌的菌核中含有具强烈生物活性的吲哚类生物碱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麦角毒(Ergotoxin)系生物碱,都是麦角酸(Lysergic acid)的酰胺类衍生物,其中有麦角柯宁碱(Ergocornine)(1)[1]、甲基麦角柯宁碱(O-12’-Methylergocornine)[2]、麦角克碱(Ergocristine)、麦角隐亭碱(Ergocriptine)[1]、甲基麦角隐亭碱(O-12’-Methylergocripitine)[2]、麦角胺(Ergotamine)、麦角生碱(Ergosine)、麦角新碱(Ergometrine)及麦角西碱(Ergosecaline);第二类为相应的麦角异毒(Ergounine)系生物碱,都是异麦角酸(Isolysergic acid)的酰胺类衍生物,其中有麦角异柯宁碱(Ergocorninie)(2)、麦角异克碱(Ergocristinine)、麦角隐宁碱(Ergocriptinine)、麦角异胺(Ergotaminine)、麦角异生碱(Ergosinine)、麦角异新碱(Ergometrinine)麦角异西碱(Ergosecalintne);第三类为棒麦角碱(Clavine)系生物碱,其中有狼尾草麦角碱(Penmclavine)(3)、肋麦角碱(Costaclavine)、裸麦角碱(Secaclavine)、田麦角碱(Agroclavine)、野麦角碱(Elymoclavine)等[1]。此外尚含有4,5-二甲基辛酸(4,5-Dimethyloctanic acid)[3]、麦角甾醇(Ergoster0l)、维生素D1、酪胺(Tyramine)、组胺(Histamine)、胍基乙胺(Ag tine)、二甲胺(Trimethylamine)、甲胺(Methylamine)、己胺1(Hexylamine)、甜菜碱(Betaine)、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乙酰胆碱、尿嘧啶、麦角色素如黑麦酮酸(Secalonic acid)、金黄麦角酸(Chrysergonic acid)、麦角金素(Ergochrysine)、麦角黄素(Ergoflavine)、棒麦角黄素(Clavoxanthine)、棒麦角玉红素(Clavorubine)等[1]

在深层培养的麦角菌菌株231FI中,得到麦角布亭碱(Ergobutime)、麦角布太伦碱(Ergobutyrine)、麦角宾碱(Ergobine)[4]。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6:8。[2] J Nat Prod 1987;50(6):1065。[3] J Nat Prod 1987;50(2):335。[4] J Nat Prod 1993;56(4):489。

药理

①兴奋 麦角可兴奋 ,收缩 的主要成分为麦角新碱,作用强而持久[1,2]。 我国野生于禾本科植物黑麦、披硷草、拂子茅、赖草的麦角菌菌核,制成流浸膏,均以0.1,0.2,0.3ml/kg iv,对兔在体 均呈兴奋作用,0.1,0.2,0.3ml/50ml台氏液,均使兔离体 兴奋[3]。寄生于鹅冠草的麦角菌菌核流浸膏。0.5,1.0ml iv,可使麻醉犬 收缩[4]。 ②对心血管作用 在离体血管实验中,麦角胺可使周围血管平滑肌收缩,在整体动物因血管收缩而升压,并产生代偿性心跳徐缓[1]。麦角毒对心脏的作用不及对血管的作用强,但在心律慢到某种程度时,则有增强心收缩力的作用[2]。麦角胺可使血管收缩,动脉搏动幅度减少,这可能与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有关[1]。用麦角流浸膏给意大利种鸡im1.5ml/kg,可出现鸡冠紫绀,进而,鸡冠末梢坏死[5]。 ③对神经系统作用 大量麦角胺或麦角毒能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它们并不能阻断交感神经介质的释放[2]。 ④抑制催乳素分泌 母羊预先用苯甲酸雌二醇及孕酮处理,每隔3d sc1次,到27d,促进乳腺增长,于d29以麦角隐亭碱18mg sc,可明显抑制催乳素的分泌[6]。麦角克碱的甲基磺酸盐2mg sc,能降低雌性大鼠血清催乳素含量[7]。麦角隐亭碱、麦角柯宁碱2mg/kg sc,每周5次,连续4wk,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癌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带瘤大鼠 催乳素水平[8]。

参考文献

[1] 药理学, 海天出版社,1993:182。[2] Pha col and Ther 1960:301。[3] 药学学报 1958;6(3):135。[4] 中华新医学报 1952;3(2):117。[5] 安徽医学院院刊 1955;(2):16。[6] CA 1976;84:69673y。[7] CA 1976;84:53961e。[8] Cancer Res 1977;37(11):3932。

药性

性味:淡,微温。有毒。《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微苦,平。有毒。”

功效:收缩 ,止血。

主治: 出血,产后出血不止。 ①《国药的药理学》:“为 紧缩药。对于 出血,分娩后的弛缓性后出血……等有效。”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偏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制成流浸膏,每次2~4ml,1日量6~8ml;或制成浸剂、丸剂、针剂等分别使用。

使用注意:《国药的药理学》:“分娩时只可用于压出期,在开口期当避免使用。”

参考文章氢麦角胺的用法与用量药学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不良反应药学氢麦角胺的不良反应药学酒石酸麦角胺的不良反应药学复方甲磺酸二氢麦角隐亭的使用注意事项药学尼麦角林的给药说明药学氢麦角胺的药理药学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给药说明药学复方甲磺酸二氢麦角隐亭的临床应用药学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用法与用量药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意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麦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意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26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