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猫耳朵草
名称出处:《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
概况异名:草蚱蚂莲、土知母、龙头凤尾(《昆明常用中草药》)。
基源:为裸子蕨科金毛裸蕨属植物的根状茎及全草。
原植物:金毛裸蕨Gymnopteris vestita(Wall.)Underw.(Grammitis vestita Wall.)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50cm。根状茎粗短,斜升,密被长线形棕色鳞片。叶近生,叶柄长8~16cm,深棕色,基部密生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向上连同叶轴有棕色节状长毛;叶片一回羽状,长15~20cm,宽3~4cm,顶裂片较大,两侧羽片7~14对,互生,羽片厚纸质,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有时基部上侧呈耳形凸起,全缘,两面密被细长锈毛;下部羽片有短柄,上部的无柄;侧脉多回分叉,小脉分离。孢子囊群沿侧脉着生,覆盖于锈毛内。(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70页.图33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3000m的岩壁或林下石上。分布于台湾、四川、云南。
药性性味:《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全草:微苦、辛,凉。”
功效:退热止痛。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伤寒高热,关节疼痛,胃痛。” ②《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胃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伤寒高热:猫耳朵草3~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彬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猫耳朵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彬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