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青粱米


药材名称:青粱米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基源:为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粱的颖果。

原植物:粱Setaria italica(L.)Reauv.var.italica(Panicum italicum L.var.italica),又名黄粟(广东),小米(黄河以北各地),谷子(《我国植物学》)。

历史:始载于《别录》,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如明李时珍曰:“今粟中有大而青黑色者是也。”又曰:“梁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或云粱米性凉故得粱名,六谷之名,有粱无粟,自汉以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可见古代多称“小米”为“粱”。

形态: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达1m许。叶鞘无毛;叶舌为纤毛状;叶片线状披针形,上面粗糙,下面较光滑。圆锥花序紧密呈穗状,常下垂,长10~40cm,径1~5cm;小穗椭圆形,长2~3mm;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略短于小穗的1/4,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穗同长,具5~7脉;内稃短小;第二小花(谷粒)等长于第一外稃,卵状或圆球形,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与其他小穗分离。花果期秋季。(图见《我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711页.图658)

生境与分布:欧亚大陆温带常栽培,我国亦多栽培于北方。

化学性质

脱壳种仁和带壳种仁的干品分别含1.41%和1.68%脂肪,2.48%和2.79%总氮,3.15%灰分,63.27%和77.58%的淀粉,2.03%和1.98%的还原糖。种子蛋白质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及蛋氨酸,含3%油,油中不皂化物2.39%、15.05%固体脂肪酸、70.03%液体脂肪酸、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其种子含二肽类成分有:D-Alanyl-Dalanine[3]。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21。[2] Phytochemistry 1990;29(10):3141。

药性

性味:甘,寒。《别录》:“甘,微寒。”

功效:补中益气。

主治:烦热,消渴,泻痢。 ①《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泻痢,利小便,益气补中。”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粥。

临床应用

食疗:①粱米粥(《圣济总录》)治消渴:青粱米15g(淘净),以水600ml,煮稀粥饮之,以差为度。 ②曲米粥(《寿亲养老新书》)治老人脾虚气弱,食不消化,泄痢无定:神曲60g(炙,捣罗为末),青粱米12g(淘净)。上相和煮粥,空心食之。 ③浆水饮(《寿亲养老新书》)治老人五淋病,身体烦热,小便痛不利:浆水600ml(酸美者),青粱米9g(研)。上煮作饮,空心渐饮之,日2~3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青粱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23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