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紫鸭跖草
名称出处:《广西中草药》
概况异名:血见愁(《广西中药志》),鸭舌草、本山金线莲、鸭舌黄(《泉州本草》),紫露草(《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大华紫露草(《植物大辞典》)。
基源:为鸭跖草科紫露草属植物紫露草的全草。紫露草属全世界约30种,我国引入1种。
原植物:露水草Tradescantia virginiana L.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茎多分枝,下部匍匐,节上生根。叶互生,披针形,长6~13cm,宽6~10m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抱茎而成鞘,上面略绿色,边缘带紫色,下面紫红色。花密生二义状花序柄上,苞片线状披针形;萼片绿色,卵圆形;花瓣3,蓝紫色,广卵形;雄蕊6;雌蕊1,子房卵形,3室。蒴果椭圆形,具3棱形。种子淡棕色。花期夏季。(图见《中药大辞典》.4918条.紫露草图)
生境与分布:我国各地多栽培于庭园。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从该植物的气生部分分离得到C33H66、C31H62和C29H58,O-乙酰谷甾醇(O-Acetylsitosterol)、环木波罗烷醇(Cycloartanol)、二十八烷-1-醇(Octacosan-1-ol)、棕榈酸、植醇(Phytol)及其脂肪酸酯。
参考文献CA 1989;111:74795v。
药性性味:《广西中药志》:“味淡、甘,性凉。有毒。”
归经: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②《泉州本草》:“入肝,胆、肾,膀胱四经。”
功效:活血,利水,消肿,散结,解毒。
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结核,淋病。 《广西中药志》:“治蛇疱疹,疮疡,毒蛇咬伤,跌打,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泉州本草》:“治痈疽肿毒:鲜紫鸭跖草、仙巴掌捣敷。” ②《泉州本草》:“治腹股沟或腋窝结核:鲜紫鸭跖草60g。清水煎服,或加仙巴掌合煎。” ③《泉州本草》:“治诸淋:鲜紫鸭跖草30~60g,合冰糖煎服。” ④《广西中药志》:“治蛇泡疮:紫鸭跖叶,煎水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紫鸭跖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