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刺人参
名称出处:《吉林中草药》
概况基源:为五加科刺参属植物刺参的根、茎。刺参属全世界约3种;我国有1种,入药。
原植物:刺参Oplopanax elatus(Nakai)Nakai(Echinopanax elatum Nakai),又名东北刺人参(《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多刺灌木,高1~3m。小枝灰色,密生刺状直刺,刺长约1cm。叶为单叶,叶片掌状5~7浅裂,薄纸质,近圆形,直径15~30cm,裂片三角形或阔三角形,上面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沿脉有短柔毛,边缘有锯齿,齿端有短刺和刺毛。花序由伞形花序组成圆锥花序,近顶生,长8~18cm,主轴密生短刺和刺毛,伞形花序直径9~13mm,有花6~10朵,下部者有总花梗长到2.5cm,上部者无总花梗,总花梗密生刺毛;花柄长3~6mm,密生刺毛;萼无毛,具5齿;花瓣5,长圆状三角形;雄蕊5;子房2室;花柱2,基部合生或合生至中部,长约3mm。果实球形,直径7~12mm,黄红色;宿存花柱长4~4.5mm。花期6~7月,果期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266页.2579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400~1550m的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下。产于吉林长白山。原苏联和朝鲜有分布。
生药采集:春秋采挖,晒干。
化学性质根含生物碱、皂甙、多糖及强心甙[1]。并含挥发油成分;己醛、己醇、3-蒈烯、茨烯、β-蒎烯、2-戊基呋喃、辛醛、β-罗勒烯、壬醛、十一碳烯、辛酸、α-烯(α-Copanene)、葎草烯(Humulene)、α-金合欢烯(α-Famesere)、δ-荜澄茄烯(δ-Cadinene)、橙花叔醇(Nerolidol)、愈创木醇(Guaiol)、香榧醇(Torreyol)和布藜醇(Bulnesol)。茎含挥发油成分:己醛、β-蒎烯、2-戊基呋喃、辛醛、十一碳烯、辛酸、δ-荜澄茄烯、橙花叔醇、愈创木醇、香榧醇、布藜醇、2,4-壬二烯醛(2,4-Nona nal)和杜松烯(α-Cubebene)。叶含挥发油成分:己醛、己醇、3-蒈烯、β-蒎烯、α-戊基呋喃、辛醛、β-罗勒烯、壬醛、葎草烯、α-金合欢烯、δ-荜澄茄烯、橙花叔醇、愈创木醇、香榧醇、杜松烯、庚醛、2-壬酮、旁波烯、石竹烯、愈创木烯、别香橙烯(Alloaro dendrene)、和古芸烯(α-Gurjunene)[2]。根茎挥发油尚含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十六酸、棕榈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棕榈酸乙酯(Ethyl palmitate)、硬脂酸乙酯(Ethyl stearate)、亚油酸甲酯(Methyl linoleate)、亚油酸乙酯[3.4]。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66。[2] 中草药 1989;20(8):2。[3] 我国药学杂志 1990;25(3):167。[4] 药学学报 1987;22(7):549。
药理①延缓衰老作用 刺人参醇水提取物0.15g/kg ig,可延长小鼠持续游泳时间83.28%,小鼠耐缺氧能力提高64.08%,可使球后注射d-半乳糖形成糖代谢紊乱所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的衰老症状逆转,使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体重增加,心、肝、脑的脂褐素含量下降,皮肤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加,血糖和血脂降低[1]。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刺人参油乳剂(含挥发油0.09ml/ml)0.69,1.38,2.76ml/kg ip,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1.38ml/kg ip,增强氯丙嗪对小鼠白发活动的抑制;0.69,1.38,2.76ml/kg ip,可协同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使小鼠入睡,入睡鼠数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水合氯醛也呈协同作用;1.38,2.76ml/kg ip,对戊四唑或电 诱发的惊厥有抑制作用;1.38,2.76ml/kg ip,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1.38.2.76ml/kg ip或10.20ml/kg ig,对大鼠有降温作用,对酵母致热大鼠有解热作用[3]。 ③抗炎作用 刺人参有抗炎作用,醇提物10g/kg ig,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有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也有抑制作用,切除肾上腺,抗炎作用消失,切除垂体,则刺人参降低肾上腺抗坏血酸含量的作用也不再现,说明刺人参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实现的[2]。刺人参油乳剂(含挥发油0.09ml/ml)1 1,2.2ml/kg ip及11,22ml/kg ig,对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对去肾上腺大鼠仍有抗炎作用;2.2ml/kg ip注射,对组胺、5羟色胺、PGE2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1.1,2.2ml/kgip,对小鼠醋酸引起的腹腔渗出液增多有抑制作用;2.2ml/kg ip,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4]。 ④抗菌作用 刺人参挥发油体外试验,0.0625%浓度对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有杀菌作用,0.125%浓度对石膏样发癣菌、红色发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有杀菌作用[5]。
毒性:刺人参挥发油乳剂(含挥发油0.09ml/ml)iv对小鼠的LD50为10.54ml/kg,挥发油ip对小鼠的LD50为1.02±0.11ml/kg[3]。
参考文献[1] 中草药 1987;18(8):361。[2] 药学学报 1980;15(2):81。[3] 中草药 1984;15(6):259。[4] 中草药 1986:17(7):313。[5] 药学学报 1987;22(7):549。
药性功效:《吉林中草药》:“解热,镇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越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刺人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越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