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土田七


药材名称:土田七

名称出处:广西

概况

异名:竹叶三七(《中药大辞典》),姜三七、三七姜、姜田七(广西)。

基源:为姜科土田七属植物土田七的块茎.土田七属全世界约有6种,我国仅1种。

原植物:土田七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King ex Bak.)Craib(Kaempferia involucratus King ex Bak.)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茎块状,约1cm,外面棕黄颜色,粉质,芳香而有辛辣味;根末端膨大成球形的块根 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0~18cm,宽2~3.5cm,绿色或染紫;叶柄长6~18cm花10~15朵聚生于钟状的总苞中,总苞长4~5cm,宽2~2.5cm,顶端2~3裂,总苞及花的各部常有棕色透明的小腺点;总花梗长2.5~10cm;小苞片线形,膜质,长约1.5cm;花白色;萼管长9~11mm,顶端浅3裂;花冠管长2.5~2.7cm,裂片长圆形,长约1.2cm,后方的一片稍大,顶端具小尖头;侧生退化雄蕊倒披针形,长1.6~2cm,宽约4mm;唇瓣倒卵状匙形,长约2mm,上部宽约1.3cm,深裂至5mm处,白色,中央有杏黄颜色斑,内被长柔毛,生活时唇瓣与侧生退化雄蕊卷成筒状,露出于总苞之上;花药长约5mm,花丝长约2mm;药隔附属体半圆形,长约3mm;花柱线形,柱头具缘毛;子房卵形,长约3.5mm。花期5~6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45页.图版14)

生境与分布:野生于林下、荒坡或栽培。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印度、缅甸、老挝、越南、锡金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冬,春季采挖块茎,洗净,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性味:辛、微苦,温。

功效:散瘀消肿,活血止血,行气止痛。

主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虫蛇咬伤,牙齿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浸酒。外用:研粉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湖南药物志》:“治皮肤皲裂:鲜土田七捣烂敷患处。” ②《湖南药物志》:“治疮疖肿毒,淋巴结结核:鲜土田七用水或醋磨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垣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土田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垣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90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