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竹鱼


药材名称:竹鱼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足鱼(《医林纂要》),野鲮鱼(《我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基源:为鲤科动物野鲮鱼的肉。

原动物:野鲮鱼Labeo decorus Peters

历史:竹鱼首载于《纲目》。李时珍曰:“出桂林、湘、漓诸江中。状如青鱼,大而少骨刺。色如竹色,青翠可爱,鳞下间以朱点。味如鳜鱼肉,为广南珍品。”

形态:体长,稍侧扁,长约40cm,吻端钝圆,口下位呈新月型,吻向前突出,吻皮向下包,与上唇边缘相平,唇后沟完全,上颌吻皮的边缘薄而平整,无缺刻,吻部具多数白色较大的珠星状突起,近口角处的上唇有很密集红齿状波纹,上颌为上唇所包。下唇与下颌分离,下唇的边缘亦呈细齿状,其游离的部分内缘有许多少突起。须2对,但吻须有时退化。下咽齿3行。鳞大。体背部有青黑色带绿,背部及两侧鳞生均有紫绿色金属闪光,并常杂有红点,腹部白色带黄,各鳍灰黑色。

生境与分布:一般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中。主要以青苔、硅藻、丝状藻等藻类为食,产卵期5~6月。分布长江上游和中游的支流上游、以及珠江上游等处。

药性

性味:《医林纂要》:“甘,温。”

功效:《纲目》:“和中益气,除湿气。”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艺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竹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艺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87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