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毛喉杜鹃


药材名称:毛喉杜鹃

名称出处:《 常用中草药》

概况

基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毛喉杜鹃的叶、花和带叶的嫩枝。

原植物:毛喉杜鹃Rhododendron cephalanthum Franch.(Rhodcden dron cha etortum Balf.f.et Ward.)

历史:为藏药塔丽和塔玛(《四部医典》)的原植物副名之一。近代对本品镇咳平喘的功用有进一步的研究。

形态:常绿矮灌本,高20~75cm。幼枝密被绒毛和鳞片。叶长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1.3~3.5cm,宽0.8~1.5cm,革质,边缘反折,背面密被黄褐色鳞片。头状花序顶生;花梗有鳞片,长2~4.5mm;花萼长4~7mm,有鳞片;花冠狭筒状,长1.3~2cm,白色或粉红色,内面喉部有长柔毛;雄蕊5~8;子房有鳞片,花柱陀螺状。蒴果长约4mm,有鳞片。(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4页.图410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0~3500m的高山杜鹃灌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 。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甘,温。

功效:去瘀生新,活血止痛。

主治:《 常用中草药》:“月经不调,痛经,肺痨咯血,颈淋巴结结核,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常用中草药》:“治急、慢性支气管炎,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经不调:毛喉杜鹃3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量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毛喉杜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量;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82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