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板凳果


药材名称:板凳果

名称出处:《云南植物志》

概况

异名:千年矮、三角咪、金丝矮陀陀(《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黄杨科板凳果属植物板凳果的全株入药。板凳果属(三角咪属、粉蕊黄杨属)有3种;我国产2种,1~2变种。

原植物:板凳果Pachysandra axilldrisFranch(P.axillaris var.tricarpa Hayata)

形态:常绿半灌六,匍匐里,囬20~40cm。根状茎长。单叶互生,有柄;叶长椭圆形或卵状瑶针形,长5~8cm.宽3~5cm,先端尖,茎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粗齿,基部有明显的3条脉。花淡黄绿色,穗状花序短缩,腋生,单性同株,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雄花生于花序上部;萼片4,覆瓦状排列或在雌花中多于4片;无花瓣;雄蕊4个,与萼片对生.花丝厚.突出;花柱2~3。蒴果近球形,顶部有2~3个长尖,黑紫色。花期2~5月,果期9~10月。(图见《我国植物志》.45卷.1分册.图版20∶2-6)

生境与分布:生于岩脚、沟边,林下潮湿处,海拔1800~2500m。产于我国台湾、四川、贵州、云南。

化学性质

含矮陀陀胺碱A,B(Pachyaximine A,B)、矮陀陀甙A,B(Pachyaxioside A.B)、矮陀陀酯碱A(Pachysanaximine A)、矮陀陀碱A,B,C,D,E,F(Axillarine A~F)、异螺旋富贵草碱(Isospiropachysine)、螺旋富贵草碱(Spiropachysine)、螺旋富贵草碱B、富贵草碱A,B,G,H,I(Pachysamine A,B,G,H,I)、表富贵草碱A,B(Epi-pachysamine A,B)和Axillaridine[1~3]。

参考文献

[1] 植物学报 1990,32(8):626。[2] CA 1991;114:98244c。[3] 有机化学 1990;10(1):41。

药性

性味:辛、苦,温。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风湿性关节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还用于偏头痛及神经性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兑酒服。外用:适量捣烂,酒炒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彭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板凳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彭;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80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