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花草
名称出处:《台湾青草药》
概况异名:虎咬癀、鼠尾癀、金钱薄荷(《台湾青草药》)。
基源:为唇形科绣球防风属植物疏毛白绒草的全草。
原植物:疏毛白绒草Leucas mollissi Wall.var.chinensis Benth.(Leucas mollissi auct non Wall.),又名疏毛银叶七(《云南种子植物名录》),皱面草、引生草(海南),节节香、野芝麻(四川)。
形态:直立草本,高可达1m。茎纤细,四棱形,被贴生绒毛状长柔毛.节间伸长。叶片卵圆形,长2.5~4cm,宽1~2.5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心形,边缘有具微尖头的圆齿状锯齿,薄纸质,两面被柔毛状绒毛,背面较疏。轮伞花序腋生,分布于枝条中部至上部,球状,径1.5~2cm,多花密集,其下承以稀疏的苞片;花萼管状,长约6mm,外面被柔毛,内面在上部被微柔毛而下部无毛,萼齿5长5短,稍尖而长;花冠白、淡黄至粉红色,长约1.3cm,冠筒长约0.7mm,外面近喉部处具微柔毛,内面在中部具斜向毛环;雄蕊4,内藏,后对较短,花丝丝状,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与雄蕊略等长,顶端不等2裂。小坚果卵珠状三棱形,黑褐色。花期5~10月,花后见果。(图见《台湾青草药》.第3册.65页)
生境与分布:生于干燥的向阳生境的平地及丘陵地上和云贵高原海拔2700m处。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
药性性味:《台湾青草药》:“苦、甘,凉。”
功效:解表,行血,消炎,解毒。
主治:①《我国植物志》:“有驱寒发表之功,外用可以洗疮毒。” ②《台湾青草药》:“行血,消炎,退癀,凉肺。治肠胀风,肠炎,阑尾炎, 炎,痢疾,跌打损伤,喉痛,头痛,白带,小儿瘰疬,小便色黄,毒蛇咬伤,疔毒。”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外用治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40g;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花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