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臭黄荆根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基源: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臭黄荆的根。
原植物: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余项参见“臭黄荆子”条。
生药采集:9~10月采挖根。
药性性味:①《分类草药性》:“凉。” ②《四川中药志》:“凉,苦。”
功效:清热除湿。
主治:久痢,虚肿,痔疮,脱肛,牙痛。 ①《分类草药性》:“消火,治牙痛。”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清邪热。治痢疾日久肿胀,痔疮,脱肛,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重庆草药》:“治痔疮:臭黄荆根、八月瓜根、黑丁香根(鲜)各500g。切成片,炖猪大肠头服。5天1剂,治愈为限。” ②《重庆草药》:“治红白痢疾:臭黄荆根、红斑鸠窝各30g。煎水服。” ③《重庆草药》:“治虚肿:臭黄荆根120g,小茴香根30g。炖肉吃。”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万景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臭黄荆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万景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