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五灵脂


药材名称:五灵脂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

异名:药本(侯宁极《药谱》),寒号虫粪(《开宝本草》),寒雀粪(《中药志》)。

基源: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及其近缘种动物的粪便。

原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

历史:本品始载于《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其后历代本草及建国后中药书籍多有收载。但对其原动物的认识历来颇不一致,宋代马志等人认为五灵脂是寒号虫之粪便,明代李时珍认为是曷旦之粪,后人又称曷旦为寒号鸟,至1932年《动物学大辞典》作者杜亚泉认为其原动物是孤蝠科大蝙蝠。近年来五灵脂药材比较混乱,为了纠正此现象,《我国动物药》作者邓明鲁、高士贤进行了实地考察,确认正品五灵脂应该是复齿鼯鼠的粪便。

形态:为一种体型中等的鼯鼠。飞膜不展开时,形如松鼠,但较松鼠略大。头宽,吻短,眼大,耳壳显著。耳基部前方生有细长的黑色丛毛。前后肢间有飞膜,尾几与体长相等,略扁,尾毛长而蓬松。背部黄褐色,基部灰色,颜脸部色较浅,颈部黄颜色较明显,腹毛色较浅,毛基灰白色,飞膜侧缘呈橘黄颜色,四肢色较深,尾为灰黄颜色。

生境与分布:栖于长有柏树的悬崖陡壁处,性喜干燥。筑巢于石隙或石洞中,也有将巢筑在柏树上的,巢由树枝及杂草筑成,内部铺以棉软的柏树皮,白天匿伏巢内,夜间出来觅食,尤以晨昏活动频繁。主要以侧柏、桧柏、照山白等树枝叶为食,秋冬季也吃些榛子、橡实、柏子、核桃等。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云南、 。

此外,沟牙鼯鼠Aeretes melanopterus Milne-Edwards、小飞鼠Peeromys volans(L.)的粪便亦作五灵脂药用。

生药

采集:四季均可,一般于10~12月采收。在长有柏树的岩石处进行采收,拣净杂质。根据商品形状不同,分为灵脂米(散灵脂)及糖灵脂(灵脂块)2种,前种为北方习销,后种主销江浙一带。药材主产河北、山西,甘肃、吉林、新疆、北京亦产。

鉴别:灵脂米系干燥颗粒状粪便,呈长椭圆柱形,两端钝圆,长5~15mm,直径3~6mm;表面灰褐色、黑棕色或红棕色,略粗糙,有的具光泽。体轻,质松,捻碎呈黄绿色或黄褐色粉末,具有纤维。气弱,味苦。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内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为佳。糖灵脂系尿液和粪粒混合凝结而成,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褐色、黄棕色、墨绿色或红棕色,有的兼有松香样物质,凹凸不平,有油润性光泽;粘附的颗粒呈长椭圆形,表面常裂碎,显纤维性。质硬,断面黄棕色或棕褐色,不平坦;体轻。气腥,味苦。以块状、黑棕色,有光泽,显油润,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性质

含三萜酸和二萜酸成分,有3-0-顺式-对-香豆酰委陵菜酸(3-0-cis-pcou royl-tormentic acid)、坡模醇酸(Pomol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nHydroxyursolic acid)、Gacou r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3-0-反式-对-香豆酰马斯里酸、熊果酸、委陵菜酸、Euscaphic acid、3-0-反式-对-香豆酰委陵菜酸和五灵脂酸(Wulingzhic acid),3β’15,16-三羟基异海松酸(3B,15,16-trihydroxy isopi ric acid),其中前4种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活性[1,2]。还含邻苯二酚、苯甲酸、3-蒈烯-9、10-二羧酸,尿嘧啶、间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次黄嘌呤、尿囊素、L-酪氨酸[2]和5-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3]。

参考文献

[1]Chem Pharm Bull 1989;37(3):648 。[2]药学学报 1987;22(10):756 。[3]中草药 1990;21(1):11。

药理

含五灵脂的复方(五灵脂、连翘各2g)对小鼠、豚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临床上曾用于心绞痛[2]。

参考文献

[1]我国防痨杂志 1964;5(3):488 。[2]动物学杂志 1977;(4):20。

药性

性味:苦、甘,温。 ①《开宝本草》:“甘,温。” ②《本草汇言》:“甘、酸,平。” ③《本经逢原》:“苦、酸,寒。小毒。”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归经: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③《中草药学》:“入肝经。”

功效:活血行瘀止痛,(炒用)止血。

主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妇女经水过多,血崩,赤带不绝。 ①《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②《图经本草》:“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 ③《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 ④《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 ⑤《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瞳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 ⑥《本草述》:“主损伤接骨。” ⑦《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⑧《全国中草药汇编》:“心腹瘀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瘀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⑨《中草药学》:“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崩漏下血,蛇、蝎、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①《纲目》:“恶人参,损人。” ②《本草经疏》:“血虚腹痛,血虚经闭,产妇去血过多发晕,心虚有火作痛,病属血虚无瘀滞者,皆所当忌。”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不宜与人参同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蒲黄,治产后恶露不快。 ②配当归,治妇人经血不止。 ③配乳香、没药,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 ④配黄芪,治血妄行入胃,吐不止。 ⑤配白矾,治虫心痛欲绝。 ⑥配白及、乳香、没药,治骨折肿痛。 ⑦配茴香,治损伤,接骨。 ⑧配柏子仁、胡桃,治肺胀。 ⑨配海螵蛸,治目生浮翳。

方选和验方: ①紫金丸(《产乳集验方》)治产后恶露不快,腰痛,少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又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调,黄瘦不食;亦疗心痛:五灵脂水淘净,炒末30g,以好米醋调稀,慢火熬膏,入真蒲黄和丸,龙眼大。每服1丸,以水和童子小便各100ml,煎至7分,温服,少顷再服;经闭者酒磨服下。 ②失笑散(《局方》)治产后腹痛欲死: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炒,淘去砂土)等份。为末,先用酽醋调6g,熬成膏,入水200ml,煎7分,食前热服。 ③《经效方》:“治妇人经血不止:五灵脂末,炒令过熟,出尽烟气。每服6g,用当归2片,酒150ml,与药末同煎至6分,去渣热服,连3~5服。” ④《本草衍义》:“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五灵脂60g,没药30g,乳香15g,川乌头45g(炮去皮)。同为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用1丸,生姜温酒磨服。” ⑤《纲目》:“治血妄行入胃,吐不止:五灵脂30g,黄芪15g。为末,新汲水服6g。” ⑥《阎氏小儿方论》:“治虫心痛欲绝:五灵脂(末)4g,白矾(火飞)1.5g。同研,每服3~6g,水200ml,煎5分,温服,无时。” ⑦《乾坤生意秘韫》:“治骨折肿痛:五灵脂、白及各30g,乳香、没药各10g。为末,熟水同香油调涂患处。” ⑧接骨丹(《儒门事亲》)治损伤,接骨:五灵脂30g,茴香3g。上2味为细末;另研乳香为细末,于极痛处掺上,用小黄米粥涂了,后用2味药末掺于上,再用帛子裹了,用木片子缠了。 ⑨皱肺丸(《圣济总录》)治肺胀:五灵脂(研)60g,柏子仁15g,胡桃8枚(去壳研)。上3味研成膏,滴水为丸,如小豆大,煎木香甘草汤下15丸。 ⑩中医杂志1987;(3):“治胸腹部钝性损伤引起的肝脾损伤:五灵脂、红花、蒲黄各10g,三七3g,大黄,黄芪各20g,桃仁、枳壳、党参、赤芍、当归各12g。水煎服。” ⑾中医杂志 1991;(9):“治胃痛:五灵脂(炒)、乌贼骨、香附、金铃子、枳壳各10g。青陈皮、佛手、延胡索各5g。黄连、吴茱萸各3g,瓦楞子12g。水煎服。” ⑿河南中医 1986;(3):“治胃溃疡:1)胃溃疡以疼痛为主症:党参15g,黄芪30g,川楝子10g,丹参15g,五灵脂10g,郁金10g,枳壳10g,砂仁3g(后下),广木香5g,焦六神曲12g,陈皮6g,炙甘草5g。2)胃溃疡以嘈热为主症:红直须10g(另煎汁兑服),黄芪30g,炙甘草5g,丹参15g,郁金10g,炒白芍10g,当归须15g,五灵脂5g,川楝子10g,左金丸3g(分2次吞服),玫瑰花3g(后下),陈皮6g,六神曲12g。” ⒀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8;(11):“治妇科血证:1)崩漏:潞党参:15g,炒灵脂30g,生白芍12g,艾叶3g,制香附12g,旱莲草15g,黄芩12g,制狗脊15g,川断30g,黄芪15g,黄柏3g。2)过早行房,恶露复来:生、炒灵脂各15g,潞党参30g,制香附12g,益母草10g,琥珀屑3g(研冲),当归12g。 3)月经过多:炒灵脂30g,潞党参30g,艾叶6g,黄芩10g,制香附12g,田三七5g。”

单方应用:①灵脂散(《永类钤方》)治丈夫脾积气痛,妇人血崩诸痛:飞过五灵脂(炒烟尽),研末。每服3g,温酒调下。 ②《鸡峰普济方》:“治卒暴心痛,不可忍者:五灵脂为细末。每服6g,热酒下,妇人醋汤下。” ③《永类钤方》:“治肠风下血:飞过五灵脂,炒烟尽,研末。每服3g,煎乌梅、柏叶汤下。” ④《摘元方》:“治火风疮癞:油调五灵脂末涂之。” ⑤《金匮钩玄》:“治蜈蚣、蛇、蝎、毒虫伤:以五灵脂末涂之。” ⑥《经验良方》;“治重舌,喉痹:五灵脂30g,为细末,用米醋200ml煎,旋噙漱口。”

食疗:《明目经验方》:“治目生浮翳:五灵脂、海螵蛸各等份。为细末,熟猪肝日蘸食。”

医药家论述

①寇宗奭《本草衍义》:“五灵脂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尝有人病眼中翳,往来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 ②李时珍《纲目》:“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止惊痫,除疟疾,消积化痰,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前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俱能奏效。又按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冲任经虚,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方悟古人识见深奥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③缪希雍《本草经疏》:“五灵脂,其功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 ④贾所学《药品化义》:“五灵脂,苦寒泄火,生用行血而不推荡,非若大黄之力迅而不守。以此通利血脉,使浊阴有归下之功,治头风,噎膈,痰痫,癫疾,诸毒热痈,女人经闭,小腹刺痛,产后恶露,大有功效。炒用以理诸失血证,令血自归经而不妄行,能治崩中胎漏及肠红血痢,奏绩独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长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五灵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长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60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