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月月红


药材名称:月月红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

基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月月红的根和叶。

原植物:月月红Ardisia faberi Hemsl.,又名江南紫金牛(《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亚灌木,近蔓生,具匍匐生根的根茎,长15~35cm,密被锈色卷曲的长柔毛。叶柄长5~8mm,密被卷曲的长柔毛;单叶对生或近轮生,叶片纸质,宽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5~10cm,宽2.5~4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具粗锯齿,幼时两面被卷曲的长柔毛,后脱落,仅叶脉被毛,中脉和侧脉在背面明显隆起,无边缘脉。亚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长1.5~2.5cm,花梗长约1cm,均被卷曲的长柔毛;花两性,5数;花萼基部近分离,萼片披针形,外面被长柔毛,里面无毛;花瓣白色至淡粉红色,宽卵形,无毛,具少数腺点;花药卵形,背部无腺点;子房卵球形,无毛。浆果状核果,直径约6mm,红色,无毛,有时被微柔毛。花期5~7月,果期11月至第二年3~4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225页.图440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0~13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c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化学性质

全草含岩白菜素(Bergenin)、槲皮素、降香醇(Bauerenol)、24-乙基△7.22-胆甾二烯醇[1]、三萜皂甙Ardisioside及其甙元Ardisiogenin、其中Ardisioside(3-0-2’-α-L-吡喃鼠李糖-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β-L-吡喃阿拉伯糖-3β,22β-二羟基齐墩果烷-13,28-环氧-30-醛)有较好的抗炎作用[2,3]。

参考文献

[1]中草药 1987;18(11):5 。[2]中草药 1988;19(12):2 。[3]中草药 1989;20(1):2。

药性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根、叶:用于感冒、咳嗽,喉蛾。”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新华本草纲要》:“治感冒咳嗽,喉蛾:月月红6-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静恒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月月红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静恒;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55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