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菖


药材名称:白菖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泥昌(《雷公炮炙论》),水菖蒲(《别录》),地心(《石药尔雅》),蒲剑(《草木便方》),土菖蒲(《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菖蒲的根状茎。

原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Acorus asiaticus Nakai),又名香蒲(上海、浙江、福建),野菖蒲(浙江),溪菖蒲、水剑草(福建),剑叶菖蒲(四川),家菖蒲(云南),臭草(北方各省)。

历史:《图经本草》云:“水昌蒲生溪涧水泽中,甚多,叶亦与石昌蒲相似,但中心无脊,采之干后轻虚多滓。”《纲目》:“云:白菖,即今池泽所生菖蒲,叶无剑脊,根肥白而节疏慢,故谓之白菖。”以上所言与今用之白菖比较一致。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稍扁,分枝,直径5~10mm,外皮黄褐色,芳香;肉质根多数,长5~6cm,具毛发状须根。叶基生,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4~5mm,向上渐狭,至叶长1/3处渐行消失、脱落、叶片剑状线形,长90~100(~150)cm,中部宽1~2(~3)cm,基部宽、对褶,中部以上渐狭,草质,绿色,光亮;中肋在两面均明显隆起,侧脉3~5对,平行,纤弱,大都伸延至叶尖。花序柄三棱形,长(15~)40~50cm;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长30~40cm;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狭锥状圆柱形,长4.5~6.5(~8)cm,直径6~12mm。花黄绿色,花被片长约2.5mm.宽约1mm;花丝长约2.5mm,宽约1mm;子房长圆柱形,长约3mm,粗约1.25mm,浆果长圆形,红色,花期(2~)6~9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6页.图版1:1-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600m以下的沟谷水边、沼泽地或湖泊漫滩上。我国各地均产。南北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均有分布。

生药

栽培:白菖适应性强,宜种于腐殖质丰富的池泽或潮湿地。用根茎繁殖,于春、夏、秋三季均可挖取根茎,折成有节小段栽种。栽后注意除草,保持土壤湿润,适当进行追肥。

采集:全年可采,但以8~9月采挖者为佳。挖得后,洗净,除去须根,晒干。亦有在新鲜时切成0.5~1cm的小段晒干者。药材主产于湖北、湖南、辽宁、四川。

鉴别:根茎略呈圆柱形,少有分枝,长5~20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有细纵皱纹,多环节,节间长1~3cm,上侧有类三角形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侧有多数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质硬,折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内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而特异,味辛。以根茎粗大、表面黄白色、去尽鳞叶及须根者为佳。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中片,低温,筛去灰屑。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

化学性质

含挥发油,维生素,棕榈酸、菖蒲甙[1]混合脂肪酸及糖[2]。根含蛋白质6.37,碳水化合物6.53,水分9.43,脂脂0.71,灰分2.09,Ca0.25,Fe10mg,细辛醚(Asarone)0.58%。13种氨基酸,其中色氨酸是主要成分[3]。挥发油中含丁香油酚(Eugenol)、细辛醛(Asaryl aldehyde)、α和β-细辛醚(α-、β-Asarone)、白菖酮(Shyobunone)、表白菖酮(Epishyobunone)、异白菖酮(Isoshyobunone)、菖蒲二醇(Calamendiol)、异菖蒲二醇(Isocalamendiol)、菖蒲酮(Calac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螺酮烯(Acoronone)、菖蒲螺次酮(Acorenone)、α-蒎烯(α-Pinene)、茨烯(Camphene)、白菖烯(Calamene)、石竹烯(Caryophyllene)、榄香烯(Elemene)、姜黄素(Carcumin)、芹子烯(Selinene)、白菖新酮(Acolamone)、异白菖薪酮(Isoacoamone)、正庚酸[4]、樟脑、龙脑[1]、子丁香酚、白藤酮(Calameone)、白藤烯(Calamenl)、甲基子丁香酚[4]、1-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顺甲基异丁香酚、反甲基异丁香酚、前异菖蒲烯二醇(Preisocalamendiol)、菖蒲大牻牛儿酮(Acora-ge crone)[5]、环氧异菖蒲大牻牛儿酮(EpoxyiSoaCoragerrnacrone)[6]、Acoradine、2,4,5-三甲氧苯甲醛、2,5-二甲氧苯酮、Galagin、谷甾醇[7]、(一)-毕澄茄三烯-1,4,9(拟)[(一)-Cadala-1,4,9-triene)][8]、木犀草素6,8-C-二葡萄糖甙[9],菖蒲酮拟(Acoramone)[10]。菖蒲苦素(Acorin)[11]。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90。[2] CA 1984;100:135826c。[3] CA 1987;107:151207b。[4] 全国中药文献汇编,科学出版社,1986:654。[5] 中药志.第1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25。[6] CA 1980;92:22094f。[7] CA 1980;92:124907v。[8] CA 1979;91:157905a。[9] CA 1974;80:121271z。[10] CA 1982;96:100901v。[11] 中草药 1976;(1):45。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菖蒲油10~100mg/kg ip于小鼠、大鼠、犬、猫与猴,能使动物自发活动减少,肌张力降低,触觉和听觉降低,但对神经肌接头无影响。表明菖蒲油对皮层下部位有抑制作用[1]。菖蒲油和细辛醚能抑制小鼠激怒斗咬反应,且细辛醚与利血平或氯丙嗪合用有协同作用[2]。细辛醚,β-细辛醚和水菖蒲氯仿提出物(一种黄酮)对攻击性的猫[3]和猴有驯服作用,后者与氯丙嗪合用有协同作用。细辛醚和β-细辛醚均能抑制大鼠条件性逃避反应[4]。氯丙嗪、利血平和α-甲基酪胺均能显著增强这一作用[4,5]。选择性辨别行为(Choice discrimination behavicr)实验表明,细辛醚和氯丙嗪均降低动物的识别能力[6]。迷宫实验也发现,水菖蒲不能增进大鼠识别力[7]。菖蒲油本身无催眠作用,但能增强巴比妥类和乙醇的催眠作用。菖蒲油能对抗实验性电惊厥,但对戊四氮惊厥无保护作用[9,11],对癫痫无效[12]。菖蒲和利血平增强戊巴比妥对小鼠的催眠作用可被二乙基麦角胺(LSD)和 拮抗[8,13],而异丙肼反使注射菖蒲油或利血平的小鼠明显兴奋[8]。单用菖蒲油不降低 的毒性,但可增强利血平降低 对群居小鼠的毒性作用[1]。最初曾认为,菖蒲油对中枢的作用是降低大鼠全脑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14]。但其后报道,无论是菖蒲油或者细辛醚,β-细辛醚,都不降低大鼠全脑5-羟色胺的含量[2],细辛醚也不改变大鼠全脑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5,15]。瓦氏测压法发现,菖蒲油抑制大鼠脑呼吸,且可被LSD减弱,被5-羟色胺所增强,由此认为菖蒲油的中枢作用也可能与其抑制脑呼吸有关[6]。菖蒲油、菖蒲的水及醇提取物、细辛醚和β-细辛醚均有降温作用[4,11,17]。细辛醚、β-细辛醚有中枢抑制作用,但因含有龙脑等,也可有中枢兴奋作用[17,18]。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菖煎剂或水溶性提取物(1-2g/kgiv)能拮抗兔的氯化钡性心律失律、大鼠乌头碱及豚鼠哇巴因性心律紊乱也有预防或治疗作用,非挥发性成分对异位节律点有抑制作用[19]。本品挥发油乳剂(7.5mg/kg iv)对犬的乙酰胆碱或乌头碱局部应用导致的心房纤颤也有抑制作用;且可抑制犬冠脉二期结扎引起的异位节律,延长猫心电图Q-T间期和P-R间期,延长离体兔心耳的不应期,解除或防止藜芦碱对蛙缝匠肌的作用,故认为菖蒲油有奎尼丁样作用[20]。细辛醚能使离体兔心停止于舒张期,β-细辛醚对心脏的抑制较细辛醚强而稍持久[21],菖蒲油、菖蒲水和醇提取物、细辛醚和β-细辛醚在动物试验中的均有降压作用。菖蒲油1~32mg/kg iv使麻醉猫血压下降48.2%;据分析,其降压原理主要是由于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心脏[11]。 ③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菖蒲油及细辛醚对大鼠和兔有祛痰作用[22];对麻醉猫( 喉上神经引咳)ip有镇咳作用[23]。菖蒲油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但比肾上腺素弱50倍[20]。甲基丁香酚也能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24],本品水和醇提取物、细辛醚也有此作用[20,23]。 ④抗菌作用 菖蒲油10μg/ml浓度在试管中能抑制人型、牛型和禽类结核杆菌的生长,12.5μg/ml可抑制耐链霉素结核菌的生长[25]。对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26]。 ⑤其它作用 菖蒲油及细辛醚对平滑肌(小鼠肠肌、免动脉条、大鼠 )有松弛作用,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菖蒲油(5×10-3~10-4)对乙酰胆碱、组胺和氯化钡性收缩的解痉活性约为 碱的1/10[11,27]。在未孕豚鼠、小鼠、大鼠离体 标本上,细辛醚33μg/ml时能拮抗脑垂体后叶素的收缩作用[23]。菖蒲油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强L-和D-型氨基酸氧化酶的活性[1]。本品尚有苦味健胃作用[12]。

毒性:菖蒲油ipLD50为0.275ml/kg[12],大鼠为221mg/kg[11],小鼠为177mg/kg[28]。细辛醚ip小鼠为332mg/kg[23]。β-细辛醚ip大鼠LD50为122mg/kg[21]。

参考文献

[1] Arch intern phar codyn 1968;172:356。[2] Brit J Phar col 1963;20:436。[3] Sci Cult 1977;43:218。[4] Ind J Med Res 1962;50(1):46。[5] J Pharm Phar col 1967;19:170。[6] J Phar col Exp Therap 1964;145:42。[7] CA 1977;87:127493q。[8] J Pharmcol Exp Therap 1959:126:331。[9] Arch intern phar codyn 1960;124:201。[10] J Am pharm Assoc 1956;45:655。[11] J Phar col Esp Therap l959;125:353。[12] Medicinal and poi- sonous plants of 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2ed.pudoc wageningen,1962;112。[13] Arch Intern Phar codyn 1962;138:357。[14] J Pharm par col 1961;13:447。[15] Indian J Pharm 1967;29(7):218。[16] J Pharm Sci 1961;50:580。[17] J Med Res 1954;42(3):381。[18]ATnac neapcTBeHHbIX PacTeHNN,CCCP M.,MeATN3,1962:10。[19] 江苏医药 1977;(7):4。[20] J Am Phar col Assoc(Sci ed)1960;49:32。[21] Indian J Med Res 1962;50(1):61。[22] CA 1966;62:15280e。[23] 安徽医学院学报 1978;(6):29。[24] Chem Pharm Bull 1978;26(7):2284。[25] Antibliot Chemother 1957;7(7):378。[26] Planta Med 1974;26(2):196。[27] CA 1967,66:93653s。[28] J Pham Phar col 1959;11(3):163。

药性

性味:辛、苦,温。 ①《别录》:“甘(一作甘、辛,温。) ②《上海中草药手册》:“苦、辛,温。” ③《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④《山西中草药》:“辛,温。有小毒。”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温。” ⑥ 《藏药标准》:“辛,热。” ⑦《贵州中草药名录》:“苦、辛,性微温。”

归经:心、脾、大肠经。

功效:祛痰,开窍,健脾,化湿,杀虫。

主治:痰迷心窍,神志不清,癫痫,惊悸健忘,湿滞痞胀,消化不良,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痔疮,痈肿疥癣,风疹瘙痒, 湿疹。 ①《别录》“主食诸虫。” ②《图经本草》:“捣末,油调涂疥瘙。” ③《岭南采药录》:“健胃除湿,煎水洗疥癞。”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助消化,消积食,止腹痛,治痢疾,又治风湿疼痛。” ⑤《东北药用植物志》:“散痈肿。” ⑥《上海常用中草药》:“镇静安神,化痰,健胃。治癫痫,耳鸣,听觉不灵,胸腹胀闷。” ⑦《吉林中草药》:“芳香通窍,和中辟浊。治神昏,耳鸣,健忘,湿滞气塞。” ⑧《新疆中草药手册》:“辟秽开窍,宣气逐痰,杀虫解毒。治癫狂,悸痫,痰厥昏迷,风湿关节炎,腰腿痛。外用治疥癣,痈疮,肠疝痛等。” ⑨《我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健胃,矫臭,驱风。解巴豆、大戟毒。” ⑩《广西本草选编》:“祛风通窍,健脾化湿,杀虫解毒。治癫痫,中风,风湿性关节炎,水肿,痢疾,消化不良。” ⑾《广西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名录》:“治类风湿关节炎,牙痛,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⑿《安徽中草药》:“芳香辟秽,祛痰开窍,解毒杀虫。治慢性气管炎,中风不语,口眼歪斜,胃痛,暴聋,痔疮发炎,过敏性皮炎。” ⒀《云南药用植物名录》:“祛风湿,祛痰,健胃,消积,镇痛,镇静。治风湿腰腿痛,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神经衰弱。” ⒁《藏药标准》:“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胃寒,关节炎,蛔虫引起的腹部剧痛。” ⒂《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治痈肿,研末调敷;疥癣,煎水洗;化脓性角膜炎,制成滴眼液滴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装胶囊。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或制成滴眼液、注射剂。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远志、茯苓,治健忘,惊悸,神志不清。 ②配莱菔子、神曲,治腹胀,消化不良。 ③配独活、白芷,治痈肿初起。

方选和验方: ①《山东中草药手册》:“治健忘,惊悸,神志不清:菖蒲9g,远志9g,茯苓9g,龟版15g,龙骨9g。共研细末。每次4.5g,每日3次。” ②《山东中草药手册》:“治腹胀,消化不良:菖蒲、莱菔子(炒)、神曲各9g,香附12g。水煎服。” ③《吉林中草药》:“治痈肿初起:菖蒲30g,独活15g,白芷15g,赤芍15g,紫荆皮9g。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同葱心捣成糊状,敷患处。”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水菖蒲胶囊(每粒装水菖蒲根粉0.3g)每次2粒,每日2至3次,连服10天为1疗程。”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化脓性角膜炎:水菖蒲干根60g,加水300ml,文火煎至100ml,过滤去渣,调pH呈中性,高压灭菌即得。1)点眼:每日3次,每次2至3滴。2)眼浴: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③《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治突然昏倒:水菖蒲根1.5g,研末吹鼻取嚏。”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治牙痛,牙龈出血:菖蒲适量,研末,外搽。” ⑤《吉林中草药》:“治小儿疝气,偏坠, 湿疮:菖蒲煎水,洗患处。” ⑥《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治跌打损伤:菖蒲根适量,甜酒少许,捣烂敷患处。” ⑦《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急惊风:鲜水菖蒲根适量,捣烂取汁至30ml,加姜汁少许,分2~3次灌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正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正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52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