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毛千金藤


药材名称:毛千金藤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基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桐叶千金藤的根及地上部分。

原植物:桐叶千金藤Stephania hernandifolia(Willd.)Walp.〔Cissampelos hernandifalia Willd;Stephania japonica(Thunb.)Miers var.discolor(Miq.)For n〕

形态:藤本,老茎梢木质,枝很少,卧地时在节上生不定根,被柔毛。叶纸质,三角状近圆形或近三角形,长4~15cm,宽4~14cm,顶端钝而具小凸尖,茎部圆或近截平,叶面稍有光泽,背面粉白,被丛卷手状柔毛;掌状脉9~12条,两面凸起,背面更明显;叶柄长3~7cm,明显盾状着生。复伞形聚伞花序通常单生叶腋,总梗长1.5~5.5cm,有2或3四伞形分枝,小聚伞花序多个在末回分枝顶端密集成头状;雄花萼片6或8,排成2轮,倒披针形或匙形,黄绿色;花瓣3~4,阔叶卵形;聚药雄蕊长可1mm;雌花萼片3~4,花瓣3~4,形,黄绿色;雌花萼片3~4,形状和大小与雄花相似或稍小。核果倒卵状近球形,红色,肉果皮长约5~6mm,背部有2行高耸的小黄肋状雕纹,每行约10条,小横肋中部近断裂,两端高凸,胎座迹穿孔。花期夏季,果期秋冬。(图见《云南植物志》.第3卷.244页.图版68∶1-3)

生境与分布:生疏林或灌丛中和石山等处。分布于贵州南部、广西西部和四川(峨眉山)、云南及 墨脱。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南至澳大利亚东部也有。

生药

采集:六月采根,切块,晒干。

鉴别:根呈块状,直径达30cm,外表褐色黑色,多皱纹及凹沟。质硬。断面白色,多粉质。味苦。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

含生物类成分:根及根茎含8种[1,2],计有:dl-粉防己碱(dl-Tetrandrine)、d-粉防己碱(d-Tetrandrine)、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异粒枝碱(Isochondrodendrine)、4-去甲基哈苏巴依碱(4-Demethylhasubanonine,Aknadinine)、4-去甲基-去氮甲基哈苏巴侬碱(4-Demethyl-norhasubanonine.Aknadicine)、防己异阿魏碱(Stephisoferuline)及(+)-表千金腾碱((+)-Epistephanine)。

茎中含(+)-3,,4’-Dihydrostephasubine及(+)-Stephasubine[2]。

全草中含毛千腾醇(Hernandolinol)及地不容碱(Delavaine)[3]。

地上部分含毛千金腾定碱(Hetnandine)、4-去甲基哈苏巴侬碱、毛千金藤夫林碱(Hernandifoline)、表千金藤碱及木兰碱(Magnoflorine)[1,4]。

此外,尚含有毛千金藤刀林碱(Hernandoline)及3-O-去甲基毛千金藤夫林碱(3-O-Demethylhernandifoline)[1]。

参考文献

[1]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302 。[2] Phytochemistry 1988;27(2):653 。[3]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科学出版社,1986:217 。[4]CA 1979;91:9399y。

药性

性味:苦、辛,凉。 ①《四川甲药志》:“苦,凉。有微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苦、辛,平。”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关节痛,中暑,痢疾,痈疖疮毒。 ①《四川中药志》:“通经,消饱胀。治风湿痛及风湿麻木。”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散血解毒,治痈疖疮毒。” ③《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腮腺炎。” ④《贵州民间药物》:“清热,驱风除湿。治中暑,痢疾,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炖肉,浸酒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磨醋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伟茂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毛千金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伟茂;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47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