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鞭叶耳蕨
名称出处:《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概况基源:为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鞭叶耳蕨的全草。
原植物:鞭叶耳蕨Polystichum craspedosorum(Maxim.)Diels(Aspidium craspedosorum Maxim.),又名华北耳蕨(《我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30cm。具直立根状茎,其上密被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禾杆色,长3~10cm,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于基部以上至叶轴疏生狭披针形或钻形鳞片;叶片披针形,一回羽状,长10~20cm,宽1.5~3cm,顶部渐尖,常延伸成鞭状而着地生根产生新株,叶上面稀有短刚毛,背面密生鳞片;羽片纸质,镰状椭圆形,基部不等称,上侧凸起呈尖三角形,下侧平截,边缘有内弯的锐锯齿,中部羽片长1~1.5cm,宽2~4mm;叶脉羽状,单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生于侧脉顶端,于主脉上侧近叶缘处排成1行。囊群盖圆盾形,彼此密接。(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29页.图458)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湿岩石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山东、浙江、湖北、湖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药性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肠炎,乳痈,下肢疖肿。”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我国高等植物图鉴》:“治肌肤红肿,久不溃散或脏腑湿热、痢下赤白:鞭叶耳蕨全草6~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丁怡涵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鞭叶耳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丁怡涵;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