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佛肚花


药材名称:佛肚花

名称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异名:岩白菜、虎皮、小荷草、秦氏佛肚苣苔(《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植物浙皖粗筒苣苔的全草。粗筒苣苔属全世界有22种;我国有21种,18种为我国特有种,其中药用植物5种。

原植物:浙皖粗筒苣苔Briggsia chingii Chun,又名岩青菜(《我国植物志》、《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多年生草本。叶全部基生,有柄;叶片椭圆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4~10cm,宽2~5.2cm,顶端钝,基部宽楔形,稍不对称,边缘有锯齿,上面密被灰白色贴伏短柔毛,下面沿叶脉密被锈色绵毛,其余部份疏生灰白色贴伏短柔毛,侧脉在下面隆起;叶柄长1.2~4cm,被锈色绵毛。聚伞花序2次分枝,1~2(-3)条,每花序具1~5花;花序梗长11~17cm,疏生锈色绵毛;苞片2,狭倒卵形至线状披针形,长8~10mm,宽3~5mm,顶端锐尖,近顶具2~3齿或近全缘,外面上部疏生柔毛,下面密被锈色绵毛;萼长8~10mm,5裂至基部,有时裂至中部,裂片卵状长圆形,宽3~4mm,顶端渐尖,具3~4齿或近全缘,外面密被锈色绵毛,内面近无毛;花冠紫红色,长3.5~4.2cm,外面疏生短柔毛,内面具紫色斑点,下方肿胀;筒长2.8~3cm,直径1.7~1.9cm;上唇2深裂,裂片圆形,长约5mm,宽4mm,顶端圆形,下唇3裂至中部,裂片长圆形,长7mm,宽5mm,顶端圆形;上雄蕊长约1.6cm,着生于距花冠4mrn处,下雄蕊长1.2c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6mm处,花丝线形,被微柔毛至近无毛,花药肾形,长1.2mm,顶端不汇合;退化雄蕊长3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mm处;花盘杯状,高约3mm,直径约3~4mm;雌蕊长1.4cm,子房狭线形,长约9mm,无毛,花柱短,长约2mm,被微柔毛,柱头2。蒴果倒披针形,长5.5~6cm,直径4~7mm,无毛,顶端具短尖头。花期9月,果期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129页.图567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1000m潮湿岩石上及草丛中。分布浙江西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东部。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微苦,平。

功效:解表,祛风,活血,消肿毒。

主治:感冒头痛,劳损,筋骨酸痛,外耳道渗出性湿疹,小儿惊风,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15g。外用:捣烂取汁滴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劳损,筋骨酸痛:佛肚花根12~15g。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小儿惊风,感冒头痛:佛肚花全草12~15g。水煎服。”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痈,无名肿毒:鲜佛肚花捣烂外敷。”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外耳道渗出性湿疹:鲜佛肚花全草捣烂,取汁滴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吉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佛肚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吉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28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