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地紫菀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异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为菊科扶郎花属植物钩苞大丁草的根。扶郎花属全世界约70种,我国约10种。
原植物: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 Franch.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状茎斜升,有多数粗长的须根。叶基生,叶柄长2~6cm,有狭翅;叶片近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4cm,顶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有时有小裂片,边缘微波状,背面密生灰白色锦毛。花茎被绵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2.5~3cm;总苞圆锥状钟形,长约2mm,总苞片多层,革质,外层短小,钻形,内层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和上部粉紫色;舌状花雌性,长约2cm,白色至粉红色;管状花两性,长约1.3cm。瘦果有喙,被毛,冠毛污白色,长约1.2cm,糙毛状。花期2~4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67页.图6748)
生境与分布:生于荒山坡、林缘及草丛。分布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采集: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附 同属植物非洲扶郎花(Gerbera jamesoni Bolus)的花含芹菜素、山柰酚、槲皮素、蹄纹天竺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等。
参考文献Phytochemistry 1984;23(11):2523。
药性性味:辛、微苦,平。 《云南中草药选》.“辛、微苦,平。”
功效:清热利湿,降气化痰,消积杀虫。
主治:痢疾,胃痛,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 ①《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消积杀虫。治痢疾,胃痛,感冒咳嗽,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扁桃体炎,外用可以止血。” ②《我国高等植物图鉴》:“清热利湿,消积杀虫。”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蛔虫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撒。
使用注意:《云南中草药选》:“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云南中草药选》:“治外伤出血:白地紫菀研末,敷出血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地紫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