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樗鸡


药材名称:樗鸡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椿皮蜡蝉、斑衣蜡蝉(河北)、斑衣、花娘子(河南)、红娘子(《本草图经》)、灰蝉、灰花蛾(《纲目》)。

基源:蜡蝉科蜡蝉属动物斑衣蜡蝉的干燥成虫。

原动物:斑衣蜡蝉Lycor delicatula White

历史:首载《本经》,列为中品。《本草图经》曰:“樗鸡生河内川谷樗木上,今近都皆有之。形似寒而小,七月采 。今在樗木上者人呼为红娘子。”所指之物,即为现今所用樗鸡。

形态:体长13~22mm。头部淡灰褐色,前端淡黑色。头胸部紧密结合,不能活动。触角3节,短而不显著,藏于复眼下方,第1节极短,第2节成膨大的圆球状,红色,第3节刚毛状。前胸背板淡灰褐色,前侧缘黑色。中胸小盾6片深黑褐色。足黑色。前翅翅基至全翅2/3处淡灰褐色,常有玫瑰 泽,有斑点20余个。翅端1/3处为黑色。翅脉白色,细网状,后翅呈不等边三角形,膜质,扇状、基部红色,有黑色斑点6~7个,以最外1个较大。翅中区有倒三角形之白 ,外缘1/2处黑色,翅脉白色,腹部黑色。体、翅表面均附有白色粉状腊质,腹部背面尤多。(图见《我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5页.图122)

生境与分布:成虫、幼虫群栖,常数十至数百群栖于树干或树叶上,在叶柄处尤多,多为害臭椿。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生药

采集:秋季捕捉,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

加工炮制:拣净杂质,除去头、足及翅,用米同炒至老黄颜色,取出,筛去米粒即成。

药理

樗鸡去头、足、翅,以65%乙醇浸泡一周,浓度为3g/10ml,涂小鼠耳,有使鼠耳肿胀,发红的作用,小鼠ig较大耐受量为6.44g/kg,其头、足、翅ig的较大耐受量为7.59g/kg。

参考文献

中药材1989;12(10):37。

药性

性味:苦、辛、平。有毒。《本经》:“味苦,平。”

主治:①《别录》:“疗腰痛,下气。” ②《本草衍义》:“行瘀血,月闭。”

③《纲目》:“主瘰疬,散目中结翳,疗猘犬伤。” ④《药材资料汇编》:“效用与斑蝥同。” ⑤《山西中药志》:“外用治疮癣。”

用法用量:内服:炒炙后研末入丸、散。外用:研末敷贴,发泡及调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卫生易简方》:“治瘰疬结核:红娘子十四枚、乳香、 各3g,硇砂4.5g,黄丹1.5g。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不过1月,其核自然脱下矣。” ②《日积德堂经验方》:“治黄痃便毒、鸡子1个开孔,入红娘子6个,纸包裹煨熟,去红娘子,食鸡子,以酒下。” ⒀《谈野翁试验方》:“治疯狗咬伤:红娘子2个,斑蝥5个(去翅足),青娘子3个(去翅足),海马半个,续随子0.3g,乳香、沉香、桔梗各0.15g,酥油少许。为末。10岁者作4服,15岁作3服,20岁作2服,30岁作1服。”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红娘子,盖绝阴经药,能行血活血。” ②倪朱谟《本草汇言》:“红娘子,通血闭,行瘀血,破胎孕之药也。陶隐居曰:此药性味猛厉,为虫类之最酷者,方药稀用。” ③张璐《本经逢原》:“樗鸡,能活血散血。孙一奎治血蛊用抵当丸,以樗鸡易水蛭,三服血下胀消,形神自复。与薛新甫治水肿用椒目丸中芫青不殊。一走血而下瘀,一走气而破水,皆峻剂也。”

参考文章李时珍认为樗鸡有何功用?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馨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樗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馨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25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