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木槿皮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异名:木槿(《日华子本草》),朝开暮落花、藩篱草(《纲目》),川槿皮(《养生经验合集》),槿漆(《浙江药用植物志》),枝槿(《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懒篱笆(《贵州中草药名录》)。
基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的茎皮。木槿属全世界约200种;我国约24种、16变种或变型(包括引入栽培种)。
原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又名槿树、平条子(《江苏植物志》),喇叭花(福建)。
历史:《本草拾遗》始载。《本草衍义》谓:“木槿花如小葵,淡红色,五叶成一花,朝开暮敛。”《纲目》载:“槿,小木也。可种可插,其木如李。其叶末尖而有桠齿。其花小而艳,或白或粉红,有单叶、千叶者。五月始开,结实轻虚,大如指头,秋深自裂,其中子如榆荚、泡桐、马兜铃之仁。种之易生。嫩叶可茹,作饮代茶。”所指即本种。
形态:落叶灌木,高3-4m;小枝密被黄颜色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长5~25mm;托叶线形,长约6mm;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7cm,宽2~4cm,常3浅裂,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花单生于枝上部叶腋间,花梗通常长4~15mm,有星状短毛;小苞片6~7枚,线形,花蕾时比萼长,花开放时通常比萼短;萼钟状,长14~17mm,裂片5,阔三角形,外面被短绒毛;花冠钟形,淡紫色、白色或淡红色,直径5~6cm;花瓣倒卵形,长3.5~4.5cm,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比花冠短;花柱枝平滑无毛,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mm,具短喙,密被金黄颜色星状柔毛。种子肾形,背部有1列黄白色长柔毛。花期7~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87页,图3364)
生境与分布:原产我国中部各省,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广为栽培。
生药栽培: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高山和平原均能生长。多用扦插繁殖。于3~4月间进行。选取茎粗1cm以上的健壮嫩枝,剪成15~20cm长的插条,按行距30~33cm、株距5~8cm开沟扦插,深13~16cm。插后覆土、浇水,保持湿润。插条萌芽成活后,注意追肥与除草等管理。次年早春或冬季落叶后移栽,按行株距各1m开穴栽植,每穴1株。栽后,每年全面培育管理1~2次。
采集:春、夏季剥茎皮;夏、秋季剥根皮,洗净,晒干。
鉴别:皮半圆筒或圆筒状,长15~25cm,宽窄及厚薄不一,宽通常7~10mm,厚约2mm;外皮粗糙,土灰色,有纵向的皱纹及横向的小突起(皮孔),内表面淡黄绿色,见明显丝状纤维。不易折断,体质轻泡。气弱,味淡。以条长、宽、厚、少碎块者为佳。药材主产四川。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茎含抗真菌脂肪酸成分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及铁屎米酮-6(Canthm-6-one)。
参考文献CA 1979;90:51428m。
药性性味:甘、苦,凉。 ①《本草拾遗》:“平。”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本草蒙筌》:“苦,平。” ④《纲目》:“甘,平。” ⑤《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有小毒。”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寒。” ⑦《中草药学》:“甘,平。”
归经:大肠、肝、脾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②《会约医镜》:“入心、肺、脾、胃四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④《中草药学》:“入大、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止血。
主治:肠风泻血,痢疾,脱肛,白带,疥癣,痔疮。 ①《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 ②《纲目》:“治赤白带下,肿痛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 ③《医林纂要》:“补肺渗湿,去热,安心神,通利关节。治肺痈,肠痈,衄血,消渴,心烦不眠。” ④《饮片新参》:“治黄疸。” ⑤《陕西中药志》:“煎液可洗治痔疮。”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痢疾,白带,外用治阴*湿疹,体癣,脚癣。” ⑦《中草药学》:“皮癣,湿疮搔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外用:酒浸搽擦或煎水熏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扶寿精方》:“治牛皮癣:川槿皮30g,半夏15g,大风子仁15个。锉片,河、井水各200ml,浸露1宿,取加轻粉3g,任水中,以秃笔蘸涂疮上,覆以青衣。夏月治尤妙,但忌浴数日,水有臭涎更效。”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阴*湿疹(绣球风):木槿皮、蛇床子各60g。水煎,熏洗患处。”
单方应用:①《简便验方》:“治癣疮:川槿皮煎,入肥皂浸水,频频擦之。” ②《养生经验合集》:“治牛皮癣癞:川槿皮500g,勿见火,晒燥磨末。以上好烧酒5000ml,加榆面120g,浸7日为度,不时蘸酒搽擦。二三十年者,搽1年断根。如无川槿,土槿亦可代之。” ③《中医大辞典》:“治黄疸,痢疾,肠风泻血,肺痈,赤白带下:木槿皮3~9g,煎服。” ④《中医大辞典》:“治痔疮、脱肛,阴*湿疹,煎水熏洗;疖疮,痢疾:木槿皮酒浸搽擦,研末调敷。” ⑤《纂要奇方》:“治赤白带下:木槿皮根60g,用白酒300ml,煎200ml,空腹服。” ⑥《救急方》:“治大肠脱肛:木槿皮适量,煎汤熏洗后,再同白矾、五倍子合研末敷之。” ⑦《简便单方》:“治头、手、足癣,顽癣:木槿皮浸汁磨雄黄擦患处。” ⑧《庭院花卉的药用》:“治头面神经性皮炎:木槿皮(火煅存性)研末,加米醋适量调涂患处。”
医药家论述《本草经疏》:“木槿,《本经》气平无毒,详其主治,应是味苦气寒,清热滑利之药。肠风泻血,湿热留中也;痢后作渴,余热在经,津液不足也;夜卧少睡,心经蕴热,虚烦不宁也;苦寒能除诸热,滑利能导积滞,故主如上等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壮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木槿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壮;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