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小无心菜


药材名称:小无心菜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雀儿蛋、鸡肠子草(陕西),铃铃草、大叶米粞草(湖南)。

基源:为石竹科蚤缀属植物蚤缀的全草,全世界约250种,我国有60余种。

原植物: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L,又名鹅不食草(《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本品始载《植物名实图考》,云:“比无心菜茎更细,棼如乱丝,叶圆有尖、春初有之。”所述及图即本种。

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有白色短柔毛。根有细长主根和细侧根。茎多数,簇生,稍铺散,密生白色倒毛和短柔毛;节间长1~3cm。叶对生,卵形,无柄,长4~7mm,宽2~3mm,具睫毛,两面疏生柔毛,并有细 状腺点。花两性,聚伞花序疏生枝端;苞片和小苞片叶质,卵形,密生柔毛;花梗细,长6~10mm,密生柔毛或腺毛;萼片5,披针形,有3脉,有短柔毛;花瓣5,倒卵形,白色,全缘;雄蕊10,比花萼短;子房卵形,花柱3。蒴果卵形,和萼片近等长。种子淡褐色,肾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624页.图1248)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荒地或田野中。分布于自我国东北经黄河和长江流域到广东、海南、广西。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阴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

含皂甙、并含24-烷基-△5-或△7-甾体化合物(24-Alkyl-△5-or△7-sterols)[1]。种子脂肪油中油酸含量为64%~71%[2]。全草还含芹菜素-C-单糖甙、木犀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荭草素等多种黄酮成分[3]。

参考文献

[1] Lipids 1986;21(2):754 。[2] CA 1984;100:82740m 。[3] CA 1979;91:35705q。

药性

性味:苦、凉。 ①《陕西中草药》:“淡,平。” ②《湖南药物志》:“苦,凉。”

功效:清热,明目,解毒。

主治:目赤,咳嗽,齿龈炎,咽喉肿痛。 ①《陕西中草药》:“清热明目。治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咽喉痛。” ②《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止咳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湖南药物志》:“治肺痨咳嗽:小无心菜15~30g,水煎服。” ②《福建药物志》:“治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咽喉疼痛:小无心菜30~60g,水煎服。” ③《湖南药物志》:“治眼生星翳:小无心菜加韭菜根捣烂,塞鼻孔。”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申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无心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申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16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