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荜澄茄


药材名称:荜澄茄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

异名:澄茄(徐表《南州记》),毗陵茄子(《开宝本草》),毕澄茄(《纲目》),毕茄(《本草求真》)。

基源: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荜澄茄及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的果实。胡椒属约2000种,我国有60余种。其中药用的约18种。

原植物:荜澄茄Piper cubeba L.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

历史:荜澄茄始载于唐《本草拾遗》:“毕澄茄生佛誓国,状似梧桐子及蔓荆子而微大。”李珣《海药本草》引顾微《广州志》载:“澄茄生诸海国,乃嫩胡椒也。”《纲目》将之置入果部味苦类,并云:“海南诸番皆有之,蔓生,春开白花,夏结黑实,与胡椒一类二种。”因而纠正了《广州志》的错误。依据《纲目》中的附图,荜澄茄确系南洋所产的胡椒科植物。

形态:荜澄茄常绿攀援性藤本,茎长约6m。叶互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斜心脏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单生的穗状花序,长约10cm,花小,白色,无花被。核果球形,直径约5mm,黑褐色。果期8~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572页.3282条图)

生境与分布: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西印度群岛。海南岛曾引种栽培。

山鸡椒(《我国药典》药材名荜澄茄)、又名山番椒、山胡椒、毕茄子、沉茄《我国药用植物志》,山苍子、香树子、白金箭、香落叶《浙江药用植物志》。

山鸡椒本草未见记录。《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二二野胡椒项下引《广西通志》称:“山胡椒夏日全州人以代名饮,大能清暑益气,或以为即荜澄茄。”《我国药用植物志》注释:“据江苏药材公司称:‘毕澄茄’沿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近来因发现‘毕澄茄’复方,经临床应用,治血吸虫病有效,因此引起生药学者的注意,而发现商品中药‘毕澄茄’,与生药学上所记载的毕澄茄不同。山鸡椒亦有山胡椒一名,而《植物名汇》引Giles“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892)亦以本种为荜澄茄。”《新华本草纲要》载:“我国南部以本种作荜澄茄至少有90年或更久的历史”。《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载:“1925年以前杭州市 荜澄茄要专人去梗,而本种果梗自然脱落,故原用荜澄茄为胡椒科的荜澄茄,而用本种果实为1927年以后的事。”

形态:山鸡椒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8~10m,全体光滑,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干后表面有细纵纹,墨褐色。叶片薄纸质,互生,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5~11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带绿苍白色,叶脉羽状,侧脉每边6~10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隆起;叶柄长6~20mm。花先叶开放,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梗长6~10mm,苞片有睫毛,每个伞形花序有花4~6朵,花被片6,椭圆形或宽卵形,能育雄蕊9,3轮,花丝中下部被毛,第三轮雄蕊花丝基部有1对具短柄的腺体,花药4室,皆内向瓣裂,中央具退化雌蕊;雌花有退化雄蕊9,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头状而扁平。果实近球形,直径4~5mm,无毛,成熟时黑色,果托不显著,果梗长2~4mm。花期2~3月,果期7~8月。(图见《我国药用植物志》.第5册.223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3200m的向阳山地、林缘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东南各国也有。

生药

采集:在果实充分成长而未成熟仍呈青色时采收,连果枝摘下,晒干。干燥后,连小柄一起摘下果实。药材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山鸡椒 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枝摘下,除去枝叶,晒干。药材主产于广西、浙江、江苏、安徽。

鉴别

性状:①荜澄茄核果上部近圆球形,直径3~6mm;表面暗棕色至棕黑色,有网状皱纹,顶端有一小突起的柱头遗迹,不甚明显。基部果皮延长形成细小的假果柄,长3~7mm,直径1mm以下,表面有纵皱纹。外果皮和中果皮稍柔软,内果皮薄而坚脆。内含未熟种子1粒,黄棕色,富油质,有的皱缩干瘪。气强烈芳香,味苦。 ②山鸡椒 果实近圆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有微细的网状皱纹,基部常可见残留的小形宿萼,具6齿,下连细长的果柄,均易脱落。外果皮及中果皮柔软多油,内果皮薄而坚脆。内含种子1粒,子叶2片,黄棕色,富油质,胚根细小,朝向果实的顶端。气强烈芳香,略似老姜,味稍辛、辣而微苦。以粒圆、气味浓厚,富油质者为佳。

显微 山鸡椒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中果皮细胞类椭圆形,含细小针晶;油细胞多,散列,以外侧为多;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集中分布于靠近胚根的部位,毗邻内果皮为1列小形长方形细胞。内果皮为4~6列梭形石细胞,径向栅状排列,贴近中果皮的1列,切向壁外侧细胞间隙埋有方晶,形成一晶环,细胞腔偶含方晶。内果皮的内外均有1列薄的色素层。种皮为数列薄壁细胞。再向内为胚乳颓废层。子叶细胞类圆形,含糊粉粒和细小方晶,胚的少数细胞含大形方晶。(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95~696页.图443、444) 粉末:①油细胞众多,椭圆形或圆形,长110~180μm,直径26~96μm,含黄棕色油滴。 ②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直径26~86μm,壁厚,胞腔小,纹孔及孔沟明显。 ③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20~32μm,具角质皱纹;断面观类圆形或矩圆形,外被角质层,厚10~18μm。 ④内果皮梭形石细胞,栅状镶嵌排列,直径约15μm,胞腔狭细,有时含方晶;表面观细胞多角形,外壁附着多数方晶,直径3~3.5μm,间壁多不明显。(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95页,图443)

理化:山鸡椒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用乙酸乙酯稀释成10%溶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枸橼醛为对照,以苯-乙酸乙酯-醋酸(9∶5∶5)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0.3%邻联二茴香胺冰醋酸试液,斑点显黄颜色。(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96页.图445)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荜澄茄果含挥发油13%~18%,主成分为柠檬醛(Citral)、d-香桧烯(d-Sabinene)、d-蒈烯(d-Carene)、1,4-桉油精(1,4-Cineol)、d-松油醇(dTerpineol)、1-荜澄茄烯(1-Cadinene)、荜澄茄脑(Cubeben camphor)、荜澄茄素(Cubebin)、荜澄茄酸(Cubebic acid)、脂肪油、淀粉,树胶、色素[1,2]。

山鸡椒果含挥发油2%~6%,脂肪油约40%,挥发油的主成分为柠檬醛(70%~90%),另含甲基庚烯酮、芳樟醇、柠檬烯等。脂肪油的不皂化物中有谷甾醇。云南产鲜果含挥发油1.6%~3%,主成分有柠檬醛(62.5%)柠檬烯(11.6%)、α-蒎烯(1.6%)、莰烯(3.5%)、对聚伞花素(0.3%)、甲基庚烯酮(3.1%)、香茅醇(7.6%)、芳樟醇(2.5%)、樟脑(0.8%)、乙酸香叶醇(1.1%)、黄樟醚(0.9%)、α-葎草烯(1.2%)等。

附 叶含挥发油很少,仅0.006%,主要含桉叶素、丁香烯、乙酸龙脑酯、柠檬烯、γ-榄香烯、乙酸香叶酯等。印尼山鸡椒叶中含有香茅醛(Citronellal)、约29%~40%,还含芳樟醇。树皮除挥发油外,还含生物碱、主要为六驳碱、异紫堇定(Isocorydine)、N-甲基六驳碱(N-Methyl laurotetanine)、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1~6]。

此外还分离到Litebamine I[7]。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8,191。[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334。[3] 药学杂志(日) 1965;85(7):593。[4] CA 1972;77:85620g。[5] 植物学报 1983;25(3):245。[6] 色谱 1985;2(4):190。[7] Tetrahedron Lett 1991;32(3):4169。

药理

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作用 给动物ig3d荜澄茄[Litsea cubeba(Lour.)Pers.]挥发油(0.3ml/kg/d)能降低氯仿所致的小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也能明显缩短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但不提高乌头碱(大鼠)或哇巴因(豚鼠)引起的心律失常及致死用量[1]。给动物ig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柠檬醛(citral)0.2ml/kg,能显著缩短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延长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潜伏期,减少氯化钙引起的大鼠室颤率和死亡率。提高兔对地高辛中毒致死量,但不能提高电 致兔室颤的阈值[2,3]。离体实验表明0.29和0.58mmol/L的柠檬醛能使猫 肌肌收缩幅度分别降低53%和76%,并能降低其兴奋性和提高肾上腺素诱发心 状肌自律性的阈浓度,浓度达1.2mmol/L时还明显延长功能不应期,并证明柠檬醛是其抗室性心律失常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的活性成分[3]。

2)抗心肌缺血作用 给兔ig3d荜澄茄挥发油(0.3ml/kg/d)能降低高位双重结扎左前降支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ST段抬高,减少病理性Q波出现数目和心肌梗塞百分率以及降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同样剂量也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降低ST段总下移数,防止Q波出现和减少严重心率失常的发生率[4]。给 iv0.2%该挥发油1ml/kg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动脉压,不影响冠脉流量、冠脉阻力和中心静脉压。该挥发油本身能增加,也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减少离体兔心冠脉流量作用。ig 0.2%挥发油50ml/kg或ip 30ml/kg均能降低整体小鼠的耗氧量和增加耐缺氧时间[5,11]。但也有报告不增加小鼠的耐缺氧能力[6]。柠檬醛为其抗心肌缺血的活性成分;iv或ig柠檬醛(0.1%,25ml/kg)能明显降低小鼠整体氧耗量,也能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动物心肌缺血性心电图。0.025μl/ml的柠檬醛显著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流量,舒张离体猪冠脉及对抗肾上腺素和高K+收缩冠脉,也能明显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冠脉条依细胞内钙性收缩和依细胞外钙性收缩[7~9]。 3)其它心血管作用 给猫iv其挥发油(0.2%,1.5ml/kg),能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给狗iv能降低动脉压[5]。静脉滴注柠檬醛使麻醉猫产生降压,同时心率减慢,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7]。百%毕澄茄水提物10~20g/kg ig,能显著延缓大鼠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毕澄茄挥发油0.75~1.5ml/kg ig,未见明显的抗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10]。体外实验表明柠檬醛在0.5mgg/ml浓度左右能明显抑制胶原或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人血小板聚集。给大鼠po 1g/kg柠檬醛,也能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机制可能是阻止血小板TXA2样物质生成和释放[12]。 ②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荜澄茄醚、水提取物对大鼠盐酸性胃溃疡有对抗作用,其醚提物对小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也有对抗作用。2种提取物均有持久的利胆作用,也都能对抗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和抑制小鼠墨汁胃肠推进运动[13]。荜澄茄水煎剂对兔离体空肠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烟碱、毒扁豆碱、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酚妥拉明等药物兴奋离体肠段作用,但对利血平化的兔离体空肠活动无抑制作用,表现出抗胆碱样和抗组胺样作用[14]。其松弛肠平滑肌机理可能与促进肠管儿茶酚胺能神经释放儿茶酚胺有关,而与胆碱能神经无关[15,16]。荜澄茄挥发油对正常豚鼠回肠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能抑制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和慢反应物质引起的收缩[17,18],给小鼠ig20g/kg荜澄茄水煎剂强烈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并能对抗酚妥拉明对胃肠推进运动的促进作用,但对 和阿托品抑制胃肠推进运动无影响[19]。 ③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平喘作用 给豚鼠气雾吸入(10%)、ip(0.1ml/kg)或ig(0.3ml/kg)荜澄茄挥发油对组胺加乙酰胆碱所致的喘息都有保护作用,90μl/ml浓度时不仅能松弛正常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也能阻断和对抗组胺或乙酰胆碱收缩反应,心得安不能阻断其松弛作用。0.1μl/ml时显著增加豚鼠离体肺灌流量,柠檬醛为其平喘主要成分,香叶醇、芳樟醇、香草醛、樟脑等也是其平喘有效成分[18,20,21]。 2)镇咳祛痰作用 给小鼠ip挥发油0.1g/kg明显延长初咳潜伏期[21],但也有报告无延长作用[6]。给小鼠ig(0.3ml/kg),ip(0.1ml/kg)和气雾吸入均可产生祛痰作用,且其挥发油的含醛部分作用强于去醛部分,给兔吸入柠檬醛可增加呼吸道液体排出量[6]。 ④抗过敏作用 给豚鼠喷雾荜澄茄挥发油,可降低鸡蛋清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延长致惊厥所需的潜伏期。给大鼠ig0.3ml/(kg·d),共3d,明显抑制卵蛋白和天花粉抗血清引起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45μl/ml其挥发油抑制蛋清致敏豚鼠肠段的过敏性收缩反应,也阻断和对抗慢反应物质引起的回肠收缩。对兔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17,18]。 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小鼠应用荜澄茄挥发油后呈安静、自主活动减少。ip 0.1ml/kg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6]。荜澄茄醚、水提取物具有镇痛作用,能抑制酒石酸锑钾、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和延长热痛觉反应潜伏期[13,16]。 ⑥抗病原体作用 1.3200的荜澄茄挥发油能抑制金葡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生长[6]。山鸡椒5%的水浸液,可杀灭淡色库蚊幼虫。山鸡椒体外直接观察及培养,对日本血吸虫有抑制作用,但体内试验无效[22]。 ⑦其它 荜澄茄果实对粘膜有局部 作用,并能吸收,对泌尿道及呼吸道粘膜也能发挥此种作用;口服其挥发油对尿路有某些防腐作用。家兔po山鸡椒流浸膏1g/kg,可使尿量及氯化物排泄量增加,而po煎剂或流浸膏2g/kg则无作用[22]。

毒性:六驳碱毒性很大,类似士的宁对脊髓的兴奋作用[2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5;16(6):254。[2] 我国医药学杂志 1985;5(10):435。[3] 福建医药杂志 1985;7(2):30。[4] 药学学报 1983;18(3):388。[5] 湖北卫生 1978;(3):41。[6] 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院报 1978;(2):74。[7]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4;5(2):117。[8] 中药通报 1985;10(9):414。[9] 福建医药杂志1986;8(2):23。[10]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7(6):29。[11]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8;5(4):279。[12]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88;4(1):16。[13]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7(2):18。[14] 中医杂志 1984;25(12):943。[15] 中成药研究 1985;(5):26。[16] 陕西中医 1989;10(5):231。[17] 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院报 1978;(2):83。[18] 药学学报 1980;15(10):584。[19] 我国医药学报 1988;3(4):260。[20] 医学情报 1988;2(4):186。[21]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79;(3):80。[2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573。

药性

性味:辛,温。 ①《海药本草》:“辛、苦,微温。” ②《开宝本草》:“辛,温。” ③《本草撮要》:“辛,大热。有毒。”

归经:脾、肾经。 ①《滇南本草》:“脾、肾经。” ②《得配本草》:“足太阳经气分。” ③《要药分利》:“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温中暖肾,健胃消食,行气止痛。

主治:脘腹冷痛,食积气胀,反胃呕吐,肠鸣泄泻,痢疾,痰癖,噎膈,牙痛。 ①《海药本草》:“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并肾气膀胱冷。” ③《开宝本草》:“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 ④《滇南本草》:“泡酒吃,治面寒疼痛,暖腰膝, 道,治阳痿。” ⑤《纲目》:“暖脾胃,止呕吐哕逆。” ⑥《本草求原》:“治反胃吐黑绿水。”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疾。” ⑧《新华本草纲要》:“噎膈,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擦牙或鼻。

使用注意:《本经逢原》:“阴虚血分有热,发热咳嗽禁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食后淡姜汤下,治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等症。 ②配高良姜,治伤寒呃噫、日夜不定者。 ③配白豆蔻,为末,干舔之,治噎食不纳。 ④配胡颓子叶、地黄根,治支气管哮喘。 ⑤配良姜、白豆蔻,治胃寒所致的呃逆呕吐、脘腹疼痛等症。 ⑥配吴茱萸、香附,治寒疝腹痛。 ⑦配萆薢、白术、茯苓,治寒证小便不利、小儿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混浊。 ⑧配南五味子根、乌药,治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风寒感冒。

方选和验方: ①荜澄茄散(《扁鹊心书》)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荜澄茄、高良姜、肉桂、丁香、厚朴(姜汁炒),桔梗(去芦)、陈皮、三棱(泡醋炒)、甘草各45g,香附(制)90g。为细末。每服12g,姜3片,水1盏,煎7分,和渣服。 ②荜澄茄丸(《济生方》)治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荜澄茄不拘多少,为细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饭70丸,食后淡姜汤下。 ③荜澄茄丸(《宣明论方》)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痛:荜澄茄15g,良姜60g,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各30克,阿魏(醋、面裹煨熟)15g。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20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④丁沉透膈散(《海峰验方集》)治水寒停滞的胸腹绞痛,虚寒性的腹胀水泻,脾胃寒湿的痢疾,食积不化的胸腹饱胀、胃寒呕酸,外感风寒发热恶寒、身痛兼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荜澄茄300g,公丁香、炒吴茱萸各500g,荜拔240g,香樟子500g,茴香子(炒香)、黑胡椒、槟榔、草果子(炒香)各240g,云木香,沉香各60g,肉桂(去皮)500g,北细辛60g,良姜500g,白芷240g,牙皂(砂拌炒泡)、川楝子(捣碎炒黄)各120g,干姜500g,石菖蒲120g,炒枳实500g,土硷、食盐、猪苓各240g,葛根700g,茯苓500g,麻黄720g。除土硷、食盐、猪苓、葛根、茯苓、麻黄等品外,其余各药混合碾细筛净,将猎苓、葛根、茯苓、麻黄等品入锅加水煮熬,接连煮3次,将3次药汤混合,然后加土硷、食盐搅拌溶化净,用棕皮(或纱布)衬垫,滤去渣滓,然后再煮,浓缩药汁,拌入前述已碾细筛净的粉末中,拌匀搓碎,铺在簸箕上晾干,然后再碾细筛净,灌入深色玻璃瓶中,塞紧口听用。成人每服3~6g,开水送下,每日3次,空腹服;儿童按年龄大小酌减。孕妇慎用或忌服;属实热症或阴虚内热症忌服。服药后忌生、酸、冷饮食物。 ⑤四神丸(《景岳全书》)治寒疝胀痛不已:荜澄茄、木香各15g,吴茱萸(半酒浸)、香附各30g。上为细末,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盐汤或乳香葱汤送下。 ⑥荜澄茄散(《奇效良方》)治气劳、心腹冷痛、饮食减少、四肢羸瘦:荜澄茄、附子(炮、去皮脐)、草豆蔻(去皮)、黄芪、蓬术、牛膝(去苗)、当归各1g,柴胡(去苗)、白术各30g,桂心、川芎、吴茱萸(汤泡)、木香、甘草(炙)各15g。上咀,每服9g,水1中盏,生姜0.15g,枣3枚,煎至6分,去渣,不拘时稍热服。 ⑦神效散(《奇效良方》)治远年近日一切脾疼;或阴寒作痛、引入背膂痛:荜澄茄、丁香各12g,补骨脂(炒)、玄胡索、白芍药、官桂、香白芷、神曲(炒)、蓬术(煨)、三棱(煨)、枳壳(炒)、麦蘖(炒)、陈皮、木香、青皮、甘草(炙)各3g。上咀作2贴,每贴用水2盏,生姜3片,红枣1枚,水煎,空心日午临卧时各1服。 ⑧《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支气管哮喘:山鸡椒果实、胡颓子叶、地黄根(野生地)各15g。水煎服。忌食酸、辣。” ⑨《福建药物志》:“治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风寒感冒:山鸡椒根、南五味子根各9g,乌药4.5g,或再加陈茶叶3g,山奈9g。研末,分2次开水送服或炖服。” ⑩《香港中草药》:“治胃痛:豆豉薑果实、香附各15g,樟木子9g。水煎服。” ⑾《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单纯性消化不良:山苍子6g,茶叶3g,鸡矢藤9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单方应用:①《本草图经》:“治伤寒呃逆、日夜不定者:荜澄茄1g,高良姜1g。二物捣罗为散。每服6g,水6分,煎十余沸,入少许醋搅匀,和滓如茶,热呷。” ②《寿域神方》:“治噎食不纳:荜澄茄、白豆蔻等份。为末。干舔之。”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中暑:山鸡椒果实3~6g。水煎服。”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无名肿毒:山鸡椒鲜果实适量。捣烂外敷。” ⑤《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胃脘痛:山鸡椒果实3~4.5g,或用山鸡椒根30g。水煎服。” ⑥《湖南药物志》:“治痧症:山鸡椒果实捣烂。开水泡服。” ⑦《湖南药物志》:“治蛇咬伤:山鸡椒叶60g,花椒30g,共研末,艾叶煎水调敷。” ⑧《安徽中草药》:“治胃寒疼痛:山鸡椒根15g(或果实9g)。水煎服。” ⑨《安徽中草药》:“治风寒感冒,山鸡椒根15~30g。水煎服,服时加红糖适量。” ⑩《安徽中草药》:“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鲜山鸡椒叶捣烂,醋调外敷。” ⑾《香港中草药》:“治急性乳腺炎:鲜豆豉薑叶适量,与淘米水共捣,外敷患处。” ⑿《香港中草药》:“防治虫、蚊、蛇咬伤:鲜豆豉薑叶或果实捣烂取汁擦皮肤或涂患处。” ⒀《福建药物志》:“治疟疾:鲜山鸡椒根60g,鲜黄毛耳草30g,墨鱼干1个。水煎,在发病前2~3小时服。”

食疗:①《福建药物志》:“治劳倦乏力:山鸡椒根30~60g,墨鱼干(不去骨)1个。酌加酒水炖服。”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预防暑期发痧:山鸡椒根或果实加水煎汁,煮猪大肠食。” ③《湖南药物志》:“治风湿腰痛:山鸡椒果实9g,澄茄子根9g,五加皮9g,木瓜15g,牛膝12g,杜仲9g,大伸筋15g,荞麦七15g,扁豆七30g,小竹9g,共煮鸡蛋食。”

医药家论述

①杨时泰《本草述钩元》:“荜澄茄,疗肾气膀胱冷,少类于蜀椒;治阴逆下气塞,少类于吴萸,以温为补,询属外伤于寒及内虚为寒之对药。至于温益脾胃,令人能食,其本在暖补肾及膀胱之气也。” ②《本草摘要》:“荜澄茄,功专治膀胱冷气,得白豆蔻治噎食不纳,得高良姜治寒呃,得薄荷,荆芥治鼻塞不通,得荜拔为末擦牙治齿浮热痛,若蜈蚣咬伤,荜澄茄研末调敷。” ③兰茂《滇南本草》:“泡酒吃,治面寒疼痛,暖腰膝, 道,治阳痿。”

参考文章含有荜澄茄的处方(四)中医中药含有荜澄茄的处方(二)中医中药含有荜澄茄的处方(一)中医中药含有荜澄茄的处方(三)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泰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荜澄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泰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93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