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雉子筵根
名称出处:《中草药通讯》
概况基源: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莓叶委陵菜的根及根茎。
原植物: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
余项参见“雉子筵”条。
生药采集:秋季采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鉴别:干燥的根茎短圆柱形或块状,有的略弯曲;表面棕褐色,粗糙,周围着生多数须根或圆形根痕;质坚硬,断面皮部较薄,黄棕色至棕色,木部导管群黄颜色,中心有髓。根细长,弯曲,长5~10cm,直径0.1~0.4cm,表面具纵沟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棕色至棕色。气微,味涩。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根含d-儿茶素[1]。
附 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全草含熊果酸、丝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d-儿茶素(d-Catechin)[2]、没食子酸、山柰酚(素)、槲皮素、壬二酸[3]、3,3′,4′-三-甲氧基鞣花酸等[4,5]。
参考文献[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8。[2] 华西药学杂志 1989;4(1):6。[3]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6;3(3):195。[4] CA 1990;113:37726u。[5]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我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244。
药理雉子筵根成分d-儿茶素200mg/kg ip,对大鼠剪尾法试验,无明显止血作用;对豚鼠离体 ,儿茶素浓度100~300μg/ml时,可使 紧张性增加,并呈挛缩状态。
有关儿茶素药理作用参见“孩儿茶”条。
参考文献中草药通讯 1973;(6):8。
药性性味:《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甘,温。”
功效:益中气,补肾虚,止血。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干血,劳伤虚弱,疝气。”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疝气,干血痨。” ③《中药大辞典》:“治各种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黄酒煎服,10~15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中草药通讯 1973;(6):“治疗各种出血:用雉子筵根的酒精提取物制成片剂(1g生药/片),日服3次,每次2~4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奇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雉子筵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奇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