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蛤仔壳


药材名称:蛤仔壳

名称出处:《东北动物药》

概况

异名:蚬子(《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帘蛤科动物杂色蛤仔和菲律宾蛤仔的贝壳。

原动物:杂色蛤仔Venerupis variegata(Sowerby);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

形态:贝壳卵圆形,坚厚,膨胀。壳顶梢凸出,稍向前方弯曲,位于背缘的靠前方。小月面宽,椭圆形。楯面呈梭形,韧带长,突出。贝壳前端边缘椭圆,后端边缘略呈截状。表面灰黄颜色或灰白色,有的具带状花纹或褐色斑点。壳面有细密的放射肋,与自壳顶同心排列的生长纹相互交织成布纹状。壳内面灰黄略带紫色。绞合部细长,每壳具3个主齿。后闭壳肌痕圆形,前闭壳肌痕半月形。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前端圆形。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靠近河口的泥砂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

化学性质

主含碳酸钙,尚有磷酸钙(约1%~2%)、碳酸镁(约0.5%),及一种角蛋白“壳角质(Conchiolin)。又含微量重金属(μg/kg):Cu(600)、Hg(80)、Mo(20)、Bi、Sn、As等。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78。

药性

主治: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臁疮,黄水疮,外敷用(生用或煅用)。” ②《东北动物药》:“治臁疮,黄水疮。”

用法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蛤仔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924.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