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五香藤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异名:蛇毒物、拔毒散、铁骨散(《云南中草药》),黄龙藤、通气香、小血藤(《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黄龙藤的全株。
原植物:黄龙藤Schisandra propinqua(Wall.)Baill.var.intermedia A.C、Smith,又名中间近缘五味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载:“黄龙藤生云南山中,藤巨如臂,裂纹成鳞,细藤紫色,长叶绿润,开五瓣团花,中含圆珠,殷红一色,珠老则青。”其附图与五香藤形态颇相似。已收载于《云南药品标准》1974年版。
形态:常绿攀援灌木。主根粗壮,圆柱形。叶互生,近革质,卵状披针至长椭圆形,长5~1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近全缘或具疏细锯齿。花单性,腋生,1~2朵;苞片狭三角形,长宽各约1mm;花被片外层3~5片,小型,三角形至近肾形,具缘毛,内5片紫红色,椭圆至卵圆形;雄蕊近球形。夏季开花。浆果成熟时鲜红色。(图见《中药大辞》,上册,391页,0776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山坡石缝或灌丛中。分布于云南。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根、茎藤切片,晒干;叶晒干或鲜用。
贮藏: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附 同属植物含蕊五味子(又名黄龙藤)(Schisandra propinqua(Wall.)Baill.)茎含三萜成分:安五味子酮酸(Anw-uweizonic acid)、满五味子酸(Manwu weizic acid)。
参考文献Can J Chem 1988;66(3):414。
药性性味:辛,平。 ①《云南中草药》:“涩、微苦,寒。” ②《云南中草药选》:“根及藤:甘、辛,平。叶:淡,平。” ③《新华本草纲要》:“根、藤:甘、辛,平。”
功效: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流感,毒蛇、狂犬咬伤,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痈肿疮毒,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①《云南中草药》:“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预防流脑、流感,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外伤出血,骨折。” ②《云南中草药选》:“根及藤:舒筋活血,消肿止痛。叶:止血散瘀。” ③《新华本草纲要》:“风湿麻木,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疮毒,毒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健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五香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健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