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隐孔菌


药材名称:隐孔菌

名称出处:《我国的真菌》

概况

异名:松橄榄(《滇南本草》)。

基源:为多孔菌科隐孔菌属真菌隐孔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隐孔菌Cryptoporus volvatus(Peck)Hubb.,又名黑迈(云南)。

历史:《滇南本草》载:“松橄榄,味苦、甘、性微寒。治大肠下血、积热之毒。疗内外九种痔疮。治牙齿疼。将松橄榄于疼牙上咬住,疼即止。”以上所指即为本品。

形态:菌盖无柄或有柄状的基部,球形或扁球形,长径2~4.5cm.短径1.5~3.5cm,厚1~3cm,表面平滑,深蛋壳色至栗色或可可色,边缘钝圆,与白色菌幕相连;菌管层被菌幕所遮盖,反在后侧有1圆形孔口,外观上整个子实体如一空囊;菌肉近白色,厚2~8mm;菌管长2~5mm,管口圆形,浅粉灰色,每1mm内有3~4个;孢子长方椭圆形,透明无色,壁表平滑,10~13×4.5~6μm。(图见《我国药用真菌》.86页.图31)

生境与分布:生于松树(Pinus)上。分布于黑龙江、河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化学性质

含果糖、葡萄糖、乳糖、D-甘露糖。

参考文献

现代应用药学 1988;5(5):17。

药性

性味:微苦,平。

功效:止咳,平喘,解毒。

主治:《我国药用孢子植物》:“治气管炎,哮喘,小儿断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馨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隐孔菌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馨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84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