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鹰不泊


药材名称:鹰不泊

名称出处:《本草求原》

概况

异名:乌鸦不企树、竻欓(《岭南采药录》),鸟不宿、画眉架《《岭南草药志》)、鹰不沾(《我国中药资源志要》)。

基源: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簕欓的根。

原植物:簕欓Zanthoxylum avicennae(Lam.)DC.(Fagara avicennae Lam.)

形态:为常绿乔木或大灌木,高3~10m;茎干上有粗厚的三角形的红褐色皮刺,在枝上的刺较小,长1~3mm。叶互生,为单数羽状复叶,稀兼有双数羽状复叶,叶轴有狭翅,上面具纵槽,无刺;小叶通常13~19片,很少9片或23片,对生,厚纸质至薄革质,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近菱形,长2~6cm,宽1.5~2.5cm,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尖头钝或微凹,基部楔尖,两侧常明显不对称,边缘有小齿;中脉上面凹入,下面隆起。夏季开淡绿色花,花小,单性,排成顶生的伞房状聚伞花序;萼片5枚,卵形,长约0.5mm;花瓣5片,椭圆形,长1.5~2mm,雄蕊伸出,药隔突尖,无腺体;雌花无退化雄蕊。蓇葖果由1~2个成熟心皮组成,紫红色,顶部有1小的喙状尖头。种子卵形,黑色而有光泽,长约4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图见《广东中药志》.第1卷.438页.图335)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丘陵、平地、路旁的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广东、福建、台湾、海南、广西、云南。越南北部也有。

化学性质

根皮含簕欓碱(Avicine)[1],橙皮甙(Hesperidin)[2],香叶木甙(Dio in),簕欓素(Aricenin)[1]。根和茎皮含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光叶花椒碱、二氢簕欓碱(Dihydroavicine)、木兰花碱、特贝塔碱(Tembetarine)、N-甲基大麦芽碱、簕欓醇(Avicennol)[3]。

附:树皮含簕欓素[4]、香叶木甙、橙皮甙[5]、甾醇、有机酸[6]。

参考文献

[1] J Chem Soc 1959:4007。[2] Phytochemistry 1975;14(3):841。[3] CA 1975;83:9845a。[4] J Chem Soc 1960:4654。[5] C A 1956;50(2):14725e。[6] 我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97。

药性

性味:辛,温。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微温。” ②《新华本草纲要》:“味苦、辛,性温。”

功效:祛风化湿,活血止痛,通络。

主治:咽喉肿痛,黄肿,疟疾,风湿骨痛,跌打挫伤。 ①《本草求原》:“理痰火,酒痰,开喉咽肿痛。浸酒祛风,理跌打。” ②《岭南采药录》:“去风,治黄肿。又治伤寒,黄食症。” ③《生草药手册》:“治小儿百子痰(肚胀,小便短,胃呆,青筋络肚者名百子痰病)。” ④《岭南草药志》:“治疟,退热。”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根: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炎。果:胃痛,腰痛。叶:跌打损伤,腰肌劳损,乳腺炎,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15~30g,或浸酒。果:3~6g;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广西自治区医药研究所医药科技资料 1972;(2):“治跌打挫伤,腰部劳损,风湿关节痛,肥大性关节炎:簕欓根、小果蔷薇根各45g,山花椒根24g,加烧酒500g。浸半月。首次服100ml,以后每次50ml,日服2次。并同时用酒外擦患处。”

单方应用: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慢性肝炎:鹰不泊干根30~60g。水煎服。”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肾炎水肿:鹰不泊干根30~60g。水煎服。”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鹰不泊根30~60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鹰不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58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