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槟榔


药材名称:山槟榔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

异名:鸡脚参、土地黄、化积药(云南)。

基源:为唇形科鸡脚参属植物鸡脚参的根。鸡脚参属全世界约45种;我国约2种、2变种,均药用。

原植物:鸡脚参Orthosiphon wulfenioides(Diels)Hand.-Mazz.(Coleus wulfenioides Diels;Orthosiphon irei Lévl.),又名山青菜(四川),山罗卜(云南)。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粗厚,木质。茎常丛生,高10~30cm,于基部分枝,常带紫红色,密被长柔毛及混生的短腺毛。基部生叶或有时上部有1~2对叶。叶片卵形、倒卵形或舌形,长4.5~13cm,宽2.2~6.5cm基部渐狭成宽楔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近基部几全缘。轮伞花序6花,彼此分离,排列成简单的总状花序;苞片小,长4~5mm,宽2.5~3mm,边缘具缘毛;花梗与序轴被污黄颜色长柔毛;花萼紫红色,二唇形,上唇扁圆形,边缘下延至萼筒,下唇具4齿,前2齿略长于上唇,顶端具芒尖;花冠浅红至紫色,冠檐二唇形,上唇4裂,下唇全缘,内凹;雄蕊4,内藏,前对稍长,花丝分离,花药汇合成1室。小坚果球形,直径约2mm,浅褐色,具极小的突起。花期3~10月,果期6月以后。(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6卷.371页.图版12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松林下或草坡上。分布于四川西部,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中部及西北部。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辛、甘,平。

功效:祛风除湿,消积,润燥,敛汗。

主治:脉管炎,风湿痛,食积,虚弱头晕,虚汗,咳嗽。 ①《云南中草药》:“祛风除湿,镇痛化积,接骨生肌。治脉管炎,食积,蛔虫病,骨折,风湿痛。” ②《贵州药用植物目录》:“清肺润燥,益阴敛汗。治虚弱头晕,虚汗,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研末包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万景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槟榔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万景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377.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