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刺毛杜鹃


药材名称:刺毛杜鹃

名称出处:《浙南本草新编》

概况

异名:狗脚骨、牛舌柴(浙江)、瘦石榴(广西)。

基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刺毛杜鹃的根或茎。

原植物:刺毛杜鹃Rhododendron championae Hook,

形态:常绿灌木、高2~5m。小枝被刚毛状长硬毛及腺毛。叶柄长8~12mm,密生腺状刚毛;叶片长圆状倒披针形,长7~18cm,宽2.5~5cm,顶端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刚毛及柔毛。花序生枝顶叶腋,花梗长约1.8cm,密生粗毛;花萼5深裂,密生缘毛;花冠粉红色,狭漏斗状,长达6cm;雄蕊10,花丝下部有毛;子房密生粗毛。蒴果狭长椭圆形,长约3,8cm,有粗毛,果柄长3cm,有腺状刚毛。花期4~6月,果期7~8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61页.图4275)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山坡、林缘或路旁灌丛中。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

药性

性味:涩、温。

功效:祛风解表,活血止痛。

主治: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浙南本草新编》:“治风寒感冒,流感,全身不适、关节疼痛:刺毛杜鹃30g,秤星树12g,白英、高粱泡、龙芽草各9g。水煎服。” ②《浙南本草新编》:“治头痛伴寒热、呕吐、食欲差者:刺毛杜鹃、大青根、野鸦椿各12g,石血、小叶三点金各9g,黄毛耳草6g。水煎服;重者加水蜈蚣6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信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刺毛杜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信;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37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