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滚山虫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异名:滚山珠、地罗汉(《云南中草药》)。
基源:球马陆科球马陆属动物滚山球马陆的全虫。
原动物:滚山球马陆Glomeris nipponica Kishida
形态:体呈扁长圆柱形,长2~3cm,宽1~1.5cm,体壁硬。体表背面棕黄或漆黑色,油亮,腹面灰褐色,头部有复眼和触角各1对,大颚1对。胸部腹面2~4节,各有足1对,第5节以后每节有足2对。爬行缓慢,稍遇外物,即卷曲成球形,以隐蔽头,足。(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576页.5395条图)
生境与分布:多栖于山坡潮湿的植枝腐叶下及山沟石下。分布于云南省。
生药采集:秋季捕捉,晒干、鲜用随用随捕。
加工炮制:置瓦上焙干研粉备用。
药性性味:《云南中草药》:“味辛、咸,性温。”
功效: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腰肌劳损、痈疮肿毒。 ①《文山中草药》:“舒筋活血、消肿散瘀。” ②《云南中草药》:“接骨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1~2g。外用:干粉调涂或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文山中草药》:“治 脱垂,脱肛:滚山虫干粉适量,调香油涂患处。” ②《文山中草药》:“治疮肿,风湿跌打:鲜滚山虫3~5个,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③《文山中草药》:“治骨折:复位后,用小夹板固定,取滚山虫3~5个之干粉与糯米粉调合,油炸熟后内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和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滚山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和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