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蔛草


药材名称:蔛草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蔛荣、蔛菜(《唐本草》),接水葱(《七卷食经》),鸭仔菜、黑菜、合菜(《福建中草药》)。

基源:为雨久花科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的全草。

原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 ex Kunth[Monochoria vaginalis Presl var.pauciflora(Bl.)Merr.;M.pauciflora(Blume)Kunth]

余项参见“鸭舌草”条。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①《唐本草》:“味甘,寒。” ②《福建中草药》:“微甘、咸,寒。”

功效:清肝凉血。

主治:高热喘促,咳血,尿血,赤眼,丹毒,痈肿疔疮。 《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湖北中草药志》:“治感冒发热、心烦口渴:蔛草15~30g,水煎服。” ②《湖北中草药志》:“治急性胃肠炎:鲜蔛草、旱莲草各30g,共捣汁,加白糖适量,内服。” ③《湖北中草药志》:“治蛇咬伤:鲜蔛草适量,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④《福建中草药》:“治咳血:鲜蔛草30~60g,捣烂绞汁,调蜜服。” ⑤《福建中草药》:“治尿血,鲜蔛草30~60g,鲜灯芯草30~60g,水煎服。” ⑥《福建中草药》:“治风火赤眼:蔛草鲜叶,捣烂敷眼睑。” ⑦《福建中草药》:“治丹毒、痈肿、疔疮:鲜蔛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胜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蔛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胜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35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