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鹿蹄根


药材名称:鹿蹄根

名称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绿泥根(《福建民间草药》)。

基源:为鼠李科鼠李属植物冻绿的根、根皮或树皮。

原植物: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又名红冻、狗李、油葫芦子、搭绿皮、大脑头、过路黄、小黄(《中药大辞典》)。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4m。小枝通常不具刺,或顶端具刺,无毛。单叶,常近对生;狭倒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6~12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钝锯齿,干时黄绿色,下面无毛,或嫩时脉上有短柔毛,侧脉黄颜色;叶柄长5~12mm。花单性,雌雄异株,径约3.5mm,黄绿色,有梗,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成无总梗的伞形花序;花萼4裂;花瓣4片;雄花有雄蕊4枚。核果倒卵球形,直径6~8mm,含2粒具单种子果核;种子背面有纵沟,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丘地的灌丛中或疏林中,或田边、路旁。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福建、浙江、山东、云南、贵州。

药性

性味:《新华本草纲要》:“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血热搔痒,疥疮,湿疹,发痧腹痛,跌打损伤;根皮:治肾囊风,疥疮。” ②《福建民间草药》:“疥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发痧腹痛:鹿蹄根18~21g,仙鹤草6~9g,檵木根、翅茎胡枝子根各12~15g,醉鱼草根9~12g。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跌打损伤:鹿蹄根皮或树皮、干苦参各适量。同捣烂,拌酒糟,做成饼状,烘热敷于伤处。”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疥疮:鹿蹄根皮30g,黑胡椒6g。研末,猪油调涂。”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肾囊风:鹿蹄根皮、百草霜各30g。研末,麻油调涂。”

食疗:《福建民间草药》:“治血热皮肤瘙痒、疥疮、湿疹:鹿蹄根60~120g,肥猪肉120~180g,水煎熟:食肉喝汤。”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和同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鹿蹄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和同;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34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