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刺柄南星


药材名称:刺柄南星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绿南星、天南星、南星七、三甫莲(湖北)。

基源: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刺柄南星的块茎。天南星属全世界有150余种;我国产82种。其中24种药用。

原植物:刺柄南星Arisae asperatum N.E.Brown,又名白南星、南星(湖北),山苞谷(陕西)。

形态: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约3cm。鳞叶宽线状披针形,内面的长15~20crn,带紫红色。叶1,叶柄长30~50cm,密被乳突状白色弯刺,基部5cm鞘筒状,鞘上缘斜截形,直径约2cm;叶片3全裂,裂片无柄,中裂片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具细尖头,基部楔形,长16~23cm,宽18~27cm;侧裂片菱状椭圆形,17~28cm,宽15~22cm,中肋背面具白色弯刺。幼株叶片边缘深波状而叶柄和叶裂片中肋背面无刺或有极稀疏的弯刺。花序柄长25~60cm,具疣,粗糙。佛焰苞暗紫黑色,具绿色纵纹,管部圆柱形,长5~6cm,喉部无耳,亦不外卷;檐部倒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渐尖,近直立,长8~12cm。肉穗花序单生,雄花序圆柱形,长约3cm,雄花具短柄,花药2~3,黄颜色,药室扁圆球形,汇合,顶部马蹄形开裂;雌花序圆锥状,长2~3cm,子房圆柱状,柱头盘状,近无柄;各附属器圆柱形,长6.9~9cm,基部骤然增粗2.5~4mm,基部截形,具长3~5mm的柄,向上渐狭,伸出喉外,近直立。花期5~6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147页.图版27∶1-4)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

药性

性味:苦、辛,温。有毒。

功效:通经活络,祛痰止咳,镇痛。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劳伤,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炮制后用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汐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刺柄南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汐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33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