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城市布局形式

[拼音]:chengshi buju xingshi

[外文]:pattern of city layout

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

影响布局形式的因素

城市布局形式的形成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有直接因素的影响,也有间接因素的影响。对于每一个城市来说,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直接因素

影响城市布局形式的直接因素,包括:

(1)经济因素。主要指建设项目如工业基地、水利枢纽、交通枢纽、科学研究中心等的分布和各种项目的不同技术经济要求;资源情况,如矿产、森林、农业、风景资源等条件和分布特点;建设条件如能源、水源和交通运输条件等。

(2)地理环境。如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

(3)城镇现状。如人口规模、用地范围等。

间接因素

影响城市布局形式的间接因素包括:

(1)历史因素。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城市核心的形成开始,经过自然的发展和有规划的建设,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形式。明清北京城是一座中心轴线对称、棋盘式道路网结构的城市。这是经过封建社会几百年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与完善的。北京古城墙经过元代兴建和明代改建形成“凸”形城郭。

(2)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意志、权力等,都对城市的选址、发展方向、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黎19世纪下半叶的道路呈放射型是同拿破仑三世及其大臣奥斯曼的规划思想分不开的。他们为了追求城市的豪华气派,便于镇压人民起义,开辟了林荫大道,这种格局至今仍影响着巴黎的城市总体规划(见巴黎规划)。

(3)科学技术因素。现代工业的产生使城市的布局形式发生变化。钢铁工业城市要求工业区和居住区平行布置,化学工业城市要求工业区同居住区之间有一定的隔离地带。现代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技术的问世,使大城市的有机疏散(见“有机疏散”论)、分片集中的规划布局形式成为可能。

布局形式种类

根据城市建成区平面形状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布局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下列主要类型(见图)。

块状布局形式

城镇居民点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式(图a)。这种布局形式便于集中设置市政设施,土地利用合理,交通便捷,容易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游憩等需要。在我国,块状布局形式的城镇比较多,有的是依托原有城镇发展起来的,如湘乡、郑州、石家庄等;有的是随着大型企业、水利枢纽建设而形成的,如富拉尔基、丹江;有的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将原有居民点连接起来而形成整体的,如呼和浩特等。

带状布局形式

这种城市布局形式是受自然条件或交通干线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沿着江河或海岸的一侧或两岸绵延,有的沿着狭长的山谷发展,还有的则沿着陆上交通干线延伸。这类城市向长向发展,平面结构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图b)。我国的带形城市很多,如兰州是沿山谷地带发展的,沙市和洛阳是沿河流的,丹东和青岛是沿海岸的,常州呈梭形。城市形态受铁路、公路交通线的影响很大。

环状布局形式

这种城市围绕着湖泊、海域或山地呈环状分布(图c)。环状城市实际上是带状城市的变式。此种城市同带状城市相比,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它的中心部分为城市创造了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我国,典型的环状布局形式的城市尚属少见,根据厦门市的总体规划,未来的厦门将是一座围绕海湾的环状城市。

串联状布局形式

若干个城镇,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断续相隔一定的地域,沿交通线或河岸线、海岸线分布(图d)。这种布局灵活性较大,城镇之间保持间隔,可使城镇有较好的环境,同郊区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布局形式的城市,在我国有秦皇岛(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镇江(镇江、丹徒、谏壁、大港)等。

组团状布局形式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为几块。进行城市规划时,结合地形,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每块都布置有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每块称一个组团。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联系(图e)。如合肥市由三个组团构成,绿带楔入城市中心;宜宾市由五个组团组成。这种布局形式如组团之间的间隔适当,城市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获得较高的效率。

星座状布局形式

一定地区内的若干个城镇,围绕着一个中心城市呈星座状分布(图f)。这种城市布局形式因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和城镇现状等因素影响,使一定地区内各城镇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其他事业的发展上,既是一个整体,又有分工协作,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如上海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若干大中小城市在周围地区散点分布而组成的城镇群。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芳林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城市布局形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芳林;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29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