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黄鳝藤


药材名称:黄鳝藤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熊柳藤、铳子藤、老鼠藤、皱皮草(《福建民间草药》),羊母锁(《我国药用植物图鉴》),花眉桃架、鼻朴子、厝箕藤(《闽东本草》),勾儿草(《福建中草药》)。

基源:为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的茎、叶。

原植物: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Wall.)Brongn.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紫罗花条载:“紫罗花生滇南,蔓生,叶涩如豆叶,子如枸杞,作毬,俗谓之蛇藤。”所述形态与本种的附图相似。又《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黄鳝藤条载:“黄鳝藤产宁都。长茎黑褐色;根纹斑驳,起粟,黑黄如鳝鱼形,故名。叶如薄荷,无锯齿而劲。主治漂蛇毒。”所述形态与图与本种也相似。以前学者将前定名为Berchemia giraldiana schneid,后者定名为Berchemia floribunda(Wall.》Brongn.现《我国植物志》.48(1)∶125.将两者合而为一,并认为Berchemia giraldiana Schneid是后者的异名。如此《植物名实图考》中的紫罗花与黄鳝藤是否是同一种植物,需进一步考证。

余项参见“勾儿茶”条。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茎叶。

药性

性味:①《陆川本草》:“寒凉。”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微涩,温。” ③《新华本草纲要》:“根:味微涩、苦,性微温。” ④《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功效:祛风利湿,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止痛,消积,通经。

主治:衄血,黄疸,风湿腰痛,经前腹痛,风毒流注,伤口红肿,疳积,脾胃虚弱,跌打损伤,呕吐。 ①《我国药用植物图鉴》:“枝条与羊肉掺水、酒炖服,治骨结核,腰椎结核。” ②《陆川本草》:“治血热衄血,伤口红肿。”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漂蛇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福建民间草药》:“治湿热黄疸:熊柳藤(即黄鳝藤)30~60g,玉柏(金不换草)12~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泉州本草》:“治风毒流注,恶疮寒热:熊柳藤全草(根、茎、叶合用)每次30~45g。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黄鳝藤,产宁都。长茎,黑褐色,根纹斑驳,起粟,黄黑如鳝鱼形,故名。叶如薄荷,无锯齿而劲。”

参考文章黄鳝藤的功效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景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鳝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景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18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