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块茎糙苏
名称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概况异名:野山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基源:为唇形科糙苏属植物块根糙苏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块根糙苏Phlomis tuberosa L.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根块根状增粗。茎具分枝,紫红色或绿色。基生叶或下部的茎生叶三角形,长5.5~19cm,宽5~13cm,基部深心形,边缘为不整齐的粗圆齿状;中部的茎生叶三角状披针形.长5~9.5cm.宽2.2~6cm,基部心形,边缘为粗牙齿状,稀为不整齐的波状,叶两面被具节刚毛或近无毛。轮伞花序多数,约3~10生于主茎及分枝上,彼此分离,多花密集;苞片线状钻形,有的分离,有2~4个合生,与萼等长或超过;花萼管状钟形,齿半圆形,长0.5~0.7mm,顶端微凹,具长1.8~2.5mm的刺尖;花冠紫红色,上唇边缘为不整齐的牙齿状,下唇卵形,3圆裂,中裂片倒心形,较大,侧裂片卵形,较小;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在毛环上方具向上的短距状附属器。小坚果顶端被星状短毛。花果期7~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039页.2089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0~2100m的湿草原或山沟中。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中欧各国、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原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季采收,晒干。
化学性质地上部分含多种多酚成分,其中有咖啡酸(Caffeic acid)、4-O-咖啡酰基-D-奎宁酸(4-O-Caffeoyl-D-quinic acid)以及咖啡酸的葡萄糖、木糖、鼠李糖酯等。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30。
药性性味:《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温,微苦。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二经。
功效:解毒,驱梅毒。
主治:月经失调,梅毒,化脓创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熬膏、研末。外用:研末撒。
使用注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化脓创伤:块茎糙苏研末撒创口。” 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月经失调:块茎糙苏根适量,加水煎熬,过滤去渣,取液浓缩成膏。每日服3次,每次服3~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紫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块茎糙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紫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