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夜花藤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异名:细红藤(广西),吼喃浪(云南傣族语)。
基源:为防己科夜花藤属植物夜花藤的全株。夜花藤属全世界约9种;我国有1种,药用。
原植物:夜花藤Hypserpa nitida Miers〔H.laevifolia Diels;H.cuspidata(Hook.f.etThoms.);Li cia cuspidata Hook.f.et Thoms.〕,又名亮叶夜花藤(云南)。
形态:常绿木质藤本;小枝柱状,有直纹,被稀疏至很密的柔毛。叶长椭圆形,长4~12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稍钝,两面无毛或有时脉上被毛;掌状脉3条,伸至叶片中部以上;叶柄长1~2cm。雄花序有花数朵,很少10余朵,长1~3cm左右,被柔毛,雄花的萼片7~11,自外到内渐大,最外面的微小,小苞片状,长0.5~0.8mm,背面被柔毛,最内的4~5片阔倒卵形至卵状近圆形,长1.5~2mm,有缘毛,花瓣4~5,近倒卵形,长1~1.2mm;雄蕊5~10,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长1~1.5mm;雌花序常少花,雌花无不育雄蕊,心皮常2个,子房半球形或近椭圆形,长0.8~1mm,无毛。核果黄颜色或橙红色,近球形,稍扁,内果皮阔倒卵形,长5~6mm。花果期夏季。(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79页.图155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40~1300m林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中南半岛至菲律宾、斯里兰卡和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全株。
药性性味:微苦,凉。
功效:凉血,止血,消炎,利尿。
主治:咳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粉撒。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福建药物志》:“治咳、咯、吐、便血,外伤出血:夜花藤9~15g,水煎服。外用研粉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昱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夜花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昱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