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青鱼胆草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异名:胆草、对叶林、抽筋草(贵州)。
基源:为龙胆科双蝴蝶属植物日本双蝴蝶的全草。
原植物:日本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japoniicum(Sieb.et Zucc.)Maxim.(Crawfurdia jjaponica Sieb.et Zucc.)
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茎黄绿色,有时带紫色,近圆形,具细条棱,节间长7~14cm。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3.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圆形,叶脉3条;叶柄扁平,长0.5~1.5cm。花腋生或顶生,单花或2~3朵呈聚伞花序;花梗短,长3~5mm;花萼钟形,萼筒长6~8mm,具明显的翅,翅边缘有时带紫色,微粗糙.裂片狭披针形,长10~12mm,宽1.5~2mm,基部下延至萼筒呈较宽的翅,弯缺截形;花冠淡紫色,钟形,长2.5~3cm,裂片卵状三角形,长3~4mm,宽3~5mm,褶半圆形,长约1mm,宽约3mm,先端波状;雄蕊着生于冠筒下部,不整齐,花丝线形,长12~14mm,花药卵形,长约1mm;子房椭圆形,长约1cm,具短粗的柄,长约5mm,柄基部有5浅裂,长约1mm的环状花盘,花柱线形,长6~8mm,柱头线形,2裂,外弯。浆果红紫色,圆球形或近圆球形,长1~1.5cm,宽1~1.2cm,稍扁,具长柄,柄长1.5~2.5cm,果全部或部分伸出花冠;种子椭圆形,长约3mm,宽1~1.5mm,三棱状,边缘具棱或极狭的翅。花果期8~12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林下。分布于我国台湾。四川、贵州。
生药采集:秋后采收全草。
药性性味:苦,凉。
功效:清热,健脾,清肺止咳。
主治:黄疸,风热咳嗽,风湿痛,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湖南医药杂志1981;(3):“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青鱼胆草30g,木贼草20g,生栀子10g,酒大黄6g,北柴胡12g。水煎服,每日1剂。”
单方应用:①《贵州民间药物》:“治风湿:青鱼胆草根150g,泡酒服;亦可用藤煎水熏洗。” ②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5):“治暴火眼:鲜青鱼胆草30~50g,捣碎外敷患眼皮表面。”
食疗:《贵州民间药物》:“治风热咳嗽:鲜青鱼胆草30~60g,炖猪肉吃。”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茂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青鱼胆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茂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