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南丹参


药材名称:南丹参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

异名:丹参(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

基源: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南丹参的干燥根。

原植物: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

余项参见“丹参”条。

生药

采集:秋季采挖根,除去茎叶、细根,去净泥土,晒干。药材产于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鉴别:根圆柱形,长5~8cm,直径0.5cm;表面灰红色。质较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气微弱、味微苦。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丹参酮Ⅱ A(Tanshinone Ⅱ A)0.13%,次甲丹参醌(Methylene tanshiquinone)0.07%和丹参酮I(Tanshinone I)0.01%。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62。

药性

性味:苦、微寒。 《中药志》:“苦,寒。”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寒。”

功效:祛瘀止痛,活血调经,清心除烦。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产后瘀阻,心烦失眠,心绞痛,疮疡肿毒。 ①《中药志》:“活血祛痰,消肿止痛,养血安神。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癥瘕,产后瘀阻,胸腹或肢体瘀血疼痛,痈肿疮毒,心烦失眠。”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也作丹参入药。” ③《新华本草纲要》:“功效同丹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无瘀血者慎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福建药物志》:“治痛经:南丹参15g,乌豆30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南丹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10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