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常山
名称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
概况基源: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玉叶金花或展枝玉叶金花的根。玉叶金花属全世界约200种,我国约33种。
原植物:玉叶金花Mussaenda parviflora Miq.。展枝玉叶金花Mussaenda divaricata Hutch
形态:常绿蔓状小灌木,高可达5m。小枝被柔毛。叶膜质或薄纸质,对生,具柄,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4cm,顶端渐尖,基部截平或稍偏斜,上面深绿色,有疏白色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色柔毛,叶脉在下面隆起;托叶2深裂,披针形或线形,伞房花序顶生;萼5深裂,裂片线形.密被白色柔毛。常有1~2枚扩大成叶状,广卵形或圆形,长约3.5cm,白色;花冠金黄颜色,漏斗状,长2~3cm,花冠裂片5,卵形;雄蕊5枚;花柱1枚,柱头2。浆果球形,鸟紫色,径7~8mm。花期初夏。(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236页,1460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林中或山谷溪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
展枝玉叶金花与玉叶金花的区别是:落叶小灌木,高约1m。叶长圆形,长7.5~11cm,宽4~5cm,上面无毛,侧脉较疏,6~8对。花期夏季。(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736页.1460条图》生于山谷溪边或山坡林中。分布于福建、湖北、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采集:8~10月采挖,除去根须及泥土,晒干。药材产于四川、广西、福建。
鉴别:根圆柱形,粗直而长,或不规则弯曲,侧根多数,并有很多细根;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纵横裂纹,断面有白心,皮部厚,新鲜时富有粘质。气特异,味苦,有毒。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以水润透,切片,晒干。亦有用姜汁炒焦后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药性性味:《四川中药志》:“甘、淡,凉。”
功效:清暑,利湿,截疟。
主治:中暑,暑湿腹泻,下焦湿热,小便不利,疟疾。 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治疟。”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暑,利湿。用于中暑,暑热感冒,暑湿腹泻,下焦湿热,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疟疾发寒热:白常山、散寒草、乌梅、牛膝、野烟、藿香各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义柯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常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义柯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