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及己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异名:獐耳细辛(《纲目》),四叶细辛(《植物名实图考》),牛细辛、老君须(《湖南药物志》)。
基源:为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及己的根。金粟兰属全世界约17种;我国约13种和5变种。
原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Thunb.)Roem.et Schult.(Nigrina serrata Thunb.),又名四叶金(福建),四叶箭、四大天王(湖南)。
历史:本品始载于《别录》。《本草图经》云:“及己生山谷阴虚软地;其草一茎,茎头四叶,隙着白花,根似细辛而黑,有毒。”此处所言以及《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附图都与本种相似。
形态:多年草本,高15~50cm。根状茎横生,粗短,直径约3mm,生多数土黄颜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具明显的节,无毛,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4~6片生于茎上部,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偶有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15cm,宽3~6cm,顶端渐窄成长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锐而密的锯齿,齿尖有一腺体,两面无毛;侧脉6~8对;叶柄长8~25mm;鳞状叶膜质,三角形;托叶小。穗状花序顶生,偶有腋生,单1或2~3分枝;总花梗长1~3.5cm,苞片三角形近半圆形,通常顶端数齿裂;花白色;雄蕊3枚,药隔下部合生,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中央药隔有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有1个1室的花药;药隔长圆形,3药隔相抱,中央药隔内弯,长2~3mm,与侧药隔等长或略长,药室在药隔中部或中部以上;子房卵形,无花柱,柱头粗短。核果近球形或梨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6~8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47页,图69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80~1800m的山地林下湿润处和山谷溪边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春季开花前采挖,去掉茎苗、泥沙,阴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含新白菖新酮(Neoacolamone)、7α-羟基新白菖新酮(7α-Hydrlxyneoacolamone)、菖蒲大牻牛儿酮(Acorager crone)、白菖新酮(Acolamone)、蓬莪术环氧酮(Zederone),及一些酯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CA 1985;103:85028h。
药性性味:辛,温。有毒。 《别录》:“苦,平。有毒。”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消肿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疔疮肿毒,毒蛇咬伤。 ①《别录》:“主诸恶疮疥痂瘘蚀。” ②《药性论》:“治瘑疥。” ③《日华子本草》:“主头疮,白秃,风瘙,皮肤痒虫,可煎汁浸并敷。” ④《浙东民间常用草药》:“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治跌伤,扭伤,骨折,疖肿,经闭。” ⑤《纲目》:“杀虫。” ⑥《中药大辞典》:“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疮疥,疖肿,月经闭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g。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不宜长期服用,对开放性骨折不作外敷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青岛中草药手册》:“治月经不调:及己3g,益母草、红花、月季花各15g。水煎服。” ②《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跌打损伤:及己3g,牛膝、顺筋枝各15g,土鳖虫3g。水煎黄酒送服。” ③《活幼全书》;“治头疮白秃:獐耳细辛为末,以槿木煎油调搽。” ④《湖南药物志》:“治小儿惊风:及己3g,钩藤2.4g。水煎,涂乳上供小儿吸吮。”
单方应用: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跌伤,扭伤,骨折:鲜及己根加食盐少许捣烂,烘热敷伤处;另取根0.6~0.9g,水煎冲黄酒服。”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经闭:及己0.3~0.9g,水煎冲黄酒服。” ③《青岛中草药手册》:“治皮肤瘙痒:及己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④《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跌打损伤:鲜及己捣烂,加75%乙醇敷患处。” ⑤《青岛中草药手册》:“杀蛆、孑孓:及己碾碎,投粪坑及水池内。” ⑥《福建药物志》:“治背痈,疔疮疖肿:及己鲜叶适量,加蜜少许,捣烂敷患处。” ⑦《福建药物志》:“治毒蛇咬伤:及己适量,加米泔水少许,捣烂敷患处。” ⑧《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风寒咳嗽,风湿疼痛:及己3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阳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及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阳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