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宝盖草


药材名称:宝盖草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莲台夏枯、毛叶夏枯、灯笼草(《滇南本草》),接骨草(云南、 ),赞木噶(藏语),小铜钱七(广西)。

基源:为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宝盖草的全草。

原植物: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L.[Pollichia amplexiculis Willd.:Galeobdolon amplexicaule Mo-ench.;Lamiopsis amplexicaulis(L.)Opiz],又名连钱草(广西),益母草(河北),珍珠连(江西)。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载:“宝盖草,生江西南昌阴湿地,一名珍珠莲,春初即生。方茎色紫,叶如婆婆纳叶微大,对生抱茎,圆齿深纹,逐层生长,就叶中团团开小粉紫花”,与所附之图均应为本种。

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高10~30cm,基部多分枝,常为深蓝色,中空。茎下部叶具长柄,与叶柄等长,上部叶无柄,叶片圆形或肾形,长1~2cm,宽0.7~1.5cm,先端圆,基部截形或截状阔楔形,半抱茎,边缘具深圆齿,两面疏生小糙伏毛。轮伞花序6~10花,其中常有闭花受精的花;花萼管状钟形,长4~5mm,宽1.7~2mm,外被直伸长柔毛,内面除萼上被白色直伸长柔毛外,其余无毛,萼齿5,披针状锥形,具缘毛;花冠紫红或粉红色,长1.7cm,冠筒细长,筒口宽约3mm,冠檐2唇形,上唇长圆形,下唇稍长,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花药被长硬毛;花盘杯状,具圆齿。小坚果倒卵圆形,具3棱,顶端截状,基部收缩,长约2mm,宽约1mm,淡灰黄颜色,表面有白色大疣状突起。花期3~5月,果期7~8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487页.图版9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可高达4000m路旁、林缘、沼泽草地及宅旁等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及 。欧洲、亚洲均有广泛分布。

药性

性味:辛、苦,温。 ①《滇南本草》:“苦,温。” ②《滇南本草图说》:“温,辛。”

功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瘰疬。 ①《滇南本草》:“治筋骨痰火疼痛,手足麻木不仁。祛周身游走之风,散瘰疬手足痰核。治跌打损伤,接骨。止脑漏鼻渊。包痰火红肿疼痛。” ②《植物名实图考》:“养筋,活血,止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接骨草散(《太平圣惠方》)治从高坠损,骨折筋伤:接骨草60g,紫葛根30g(锉),石斛30g(去根锉),巴戟30g,丁香30g,续断30g,阿魏30g(面裹,煨面熟为度)。上药,捣粗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6g。 ②《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足伤红肿,不能履地:接骨草、苎麻根、大蓟。用鸡蛋清、蜂蜜,共捣烂敷患处,一宿一换。若日久疼痛,加葱、姜再包。” ③《滇南本草》:“治痰火,手足红肿疼痛:接骨草15g,鸡脚刺根6g,土黄连6g。共捣烂,点烧酒包患处3次。肿消痛止后加苍耳、白芷、川芎,去黄连、鸡脚刺根,点水酒煎服3次。” ④《滇南本草》:“治口歪,半身不遂:接骨草、防风、钩藤、胆星。水煎,点水酒、烧酒各半服。”

单方应用:①《福建药物志》:“治瘰疬,跌打损伤:宝盖草捣烂敷患处。”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黄水疱,跌打伤痛:宝盖草捣烂敷或研粉撒患处。” ③《滇南本草》:“治女子两腿生核,形如桃李,红肿结硬:接骨草6g,水煎,点水酒服;又发,加威灵仙、防风、虎掌草,3服。”

食疗: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淋巴结结核:宝盖草嫩苗30g,鸡蛋2只,同炒食。或宝盖草60~90g,鸡蛋2~3只,同煮,蛋熟后去壳。继续煮半小时,食蛋饮汤。”

参考文章含有宝盖草的处方中医中药宝盖草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宝盖草的品种分类观赏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宝盖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86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