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鬍兀鹫


药材名称:鬍兀鹫

名称出处:《我国民族药志》

概况

异名:大胡子鹫(通称),黑鹰(青海)。

基源:为鹰科鬍兀鹫属动物鬍兀鹰,药用其肉。

原动物:鬍兀鹰Gypaetus barbatus(Linnaeus)及北方亚种Gypaetus barbatus(Linnaeus)he chalanus(Hutton)

形态:额及头顶覆以淡黄颜色或黄白色绒状羽,眼先蜡膜生长,有长而呈黑色的刚毛,曲向嘴端,眼先上方亦具有同样的刚毛,似眉毛状;在颏与下嘴连接处也有同样刚毛,成45°角向前下方;后头及耳羽呈淡乳黄颜色;多少杂有黑色羽;后颈、颈侧、颏的大部分以及喉、胸、腹、胫、跗跖的羽毛和尾下覆羽均为淡的乳黄白色,前胸及上胸略带黄褐色,并有黑色纵纹,特别是上胸形成宽而不完全的胸带。背、腹及尾上覆羽呈银灰色,基部白,具黑色羽缘,轴斑白色。飞羽黑色,稍杂银灰色,带有黑色,羽轴亦似象牙白色;尾形为较深的凸尾状。雌鸟似雄鸟。体色随年龄变异,可分成幼年、成年、老年三种体色类型;一般说来老年头部的羽色偏浅,呈黄褐色至黄白色;年幼的头、颈几黑色,上体黑褐色,区别甚大,往往误为不同的种,实际上只是年龄之别。成年的羽色介于上二者之间。(图见《我国民族药志》.第1卷.617页.图553)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海拔2000~4000m以上的高原和山麓。营巢于岩壁凹处或石洞中。分布于西北及四川、 ,偶见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

药性

主治:《我国民族药志》:“傣族:用肉。治体弱,消化不良。蒙古族:用肉,治体温不足,疮疖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傣族:鲜品30~60g炖服,或干品10~15g研粉单用或配方用。蒙古族:1次3~5g,1日3次,冲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鬍兀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85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