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touyao
[外文]:dome kiln
一种外形呈圆拱顶的间歇式半倒焰陶瓷烧成窑。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我国战国时代,以柴为燃料,唐代以后以煤为燃料。这种窑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尤以河北邯郸附近为多。
结构由于煤燃烧时火焰短、煤层阻力大,因此馒头窑窑身较短(见图),护栅面积及其降落深度大。一般窑的有效面积约11m2,燃烧室呈半圆形,约3.5m2,窑门封后留一炉口,用于投柴或煤。火焰先由燃烧室升向窑顶,然后倒回窑底,通过后墙下面的吸烟口,经烟囱排出,属半倒焰式。
特点(1)结构简单,烟囱不高,易于建筑,基建投资少。
(2)灰坑深而大,在包覆耐火泥的木棒上盖陶瓦架成炉栅,减少了大块结渣。
(3)煤的燃烧阻力大,靠烟囱抽力维持燃烧,难以控制还原焰。抽力过大时,窑内温度和气氛易波动,影响产品质量。
(4)北方寒冷期长,为了保温,须加厚窑壁,不利于瓷坯的快烧速冷。
(5)一般说来,窑内温差较大。
(6)劳动强度高。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熹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馒头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熹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