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航天员训练

[拼音]:hangtianyuan xunlian

[外文]:astronaut training

选中的预备航天员必须经过体格、专业等方面一系列的严格训练,才能成为正式航天员。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航天员对特殊环境因素的耐力和适应能力,熟练掌握有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航天员训练始于60年代初期。早期航天员训练重点在增强航天员对航天环境因素的机体耐力和适应性,提高操纵载人飞船的能力。从70年代末开始,训练的重点是保证航天员在轨道上长期停留、执行各种复杂的科学实验计划和熟悉新技术和新操作方法。对非职业性航天员,即参加航天的科技工作人员的训练内容则可从简,训练时间仅需一年半左右。但是对航天驾驶员仍需要3~4年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根据航天任务要求、受训者的特点和身体素质以及训练设备等因素决定,包括一般性训练、航天环境训练和模拟飞行训练3个方面。

一般性训练

航天员的基本训练内容有: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天文、地理、地质、气象、大气物理、飞行力学、计算机、无线电导航、领航、火箭和航天器构造等;必要的医学常识和救护技术;体育训练项目有伏虎、秋千、游泳、滑水、冲浪、滑雪、爬山和绷床等。

航天环境训练

内容有:

(1)飞机飞行训练:以锻炼空中环境的适应性和熟练驾驶技巧;前庭功能训练,常用旋梯、四柱秋千和转椅,以防止或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生。

(2)失重训练:常用飞机作抛物线飞行和利用中和浮力模拟池进行失重状态下的动作练习。

(3)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以增强人员对超重的耐受能力。

(4)航天生活环境训练:常用隔离舱以提高人员对航天寂静环境和生活规律的适应性。

(5)应急救生训练:根据不同的救生方案进行弹射座椅或救生塔的救生训练。有时还把人员投放到人迹稀少的大森林和冰冷的海水中,以训练人员在特殊情况下的自我生存能力。

模拟飞行训练

航天员在执行任务前必须集中半年以上的时间针对任务作具体训练。航天员除了参加航天器总装、测试、火箭预射试验外,还进行专门模拟飞行、对接和着陆等训练。模拟飞行训练在低真空的航天器模拟舱内进行,它能给予除失重以外的一切飞行感觉和环境。训练分4个阶段,首先全体航天员在各自的岗位上熟悉各自的操作内容;其次是飞行科目训练;后两个阶段是飞行程序、各种项目的综合训练,如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间的通信联络,对飞行紧急状态、故障的综合处理以及熟悉掌握飞行任务的全过程等。模拟训练还包括航天器着陆训练、航天器对接训练、出舱、舱内外活动、回收和救生等方面的综合演练。用于训练航天员的地面模拟设备通常有失重飞机、中和浮力模拟池、人体离心机、真空舱和各种飞行模拟器(见航空航天医学模拟实验设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逸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航天员训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逸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73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